河南虞城县丁河楼村:驻村第一书记打造主导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
小字号
“老宋,到家里坐坐不?”这两天刚过麦收季节,有不少村民聚在休闲廊亭下勾着针线活,见到一位男子经过时,热情地冲他打招呼。这位村民嘴里的“老宋”,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商丘市虞城县刘店乡丁河楼村的第一书记宋飞强。
据了解,一到丁河楼村,宋飞强就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命根子”“台柱子”。宋飞强介绍,2015年以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丁河楼村已连续选派了四任驻村第一书记,前后八年时间,始终把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放在帮扶工作的首位,一茬接着一茬干,打造了“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产业齐飞”的新发展格局。
丁河楼村的主导产业是木条加工,即收购农村老旧房屋拆掉的房梁,重新加工裁切成40毫米宽、12毫米厚、400毫米长的木条,用于粘合制作夹心实木板材的中间层板。目前,村里的小型木条加工厂已由原来不到30家,发展壮大到现在的50余家,全村木条加工产业年生产总值接近2亿元,带动就业岗位300多个,在当地产生了积极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宋飞强表示,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有效带动了其它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一是特色种养殖方面,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建成12亩的配套养殖基地、15亩的高标准种植大棚,流转土地发展800亩苹果园和60亩药菊花种植园;二是代加工方面,发展服装、沙发罩、帽子、拖把等生产车间,基本以代加工为主,经济风险小,从业门槛低,对村民就业的带动力较强;三是食品加工方面,有熟食加工厂、变蛋加工厂、中药材烘干车间和小型面粉厂,规模较小,就业灵活,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四是倡导以工代赈,在实施省专项帮扶项目和铁路帮扶项目过程中,引导承办企业就地用工,推荐有一定技能的村民实现42人次就业。
如今,丁河楼村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互为促进、两冀齐飞,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也极大地促进了村民创业就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2022年,村集体经营收入首次突破40万元。“当地人总是用一句话形容我们村,叫‘丁河楼村没闲人’。”宋飞强认为,这是对丁河楼村产业兴旺的另一种诠释和解读。
村民周桂英家南墙外有一条沟,并且杂草丛生。在今年麦收前,她家门口到村里的主路之间,修通了一段水泥路,这让她和家人出门再也不用绕行小路了。
据了解,宋飞强到了丁河楼村后,一直聚焦美丽宜居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结合前年降雨量大、排水不畅引发内涝的实际,开展灾害排查修复,协调县水利局将村西南沈沙沟桥列入2023年危桥改造计划,组织对张庄路肩坍塌处所和袁庄桥墩进行填充加固,为蔬菜种植大棚增设排水沟管,对排水管网提前排查清理疏通,消除水害风险。为优化人居环境,投入资金10万元,对村主要道路两侧铺设路边石,并加宽80公分,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投入资金5万,引导性建设村内人文景观小品两处,为全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标打样。投入资金10万元,在动员群众无偿捐地、改造村内废弃林地和坑塘的基础上,集中整治废弃坑塘和荒地10余亩,建设高铁文化主题游园——复兴园,把高铁文化送到群众中间。他还加强协调联系,解决了张庄村因住户分散无法安装天然气的问题。从而在全村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和通气。
此外,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宋飞强积极开展技能帮扶,组织120余名村民积极参加电商、电焊、家政护理等技能培训,拓展就业门路。目前,已累积帮助16名村民实现就业,10余名村民通过培训拿到专业技能证书,并以返乡就业形式,开办电商销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