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如何应对今夏“大烤”?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27 12:29:01
浏览

粮食生产如何应对今夏“大烤”?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持续推进水库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兴修灌溉和排涝渠道,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扩大粮食旱涝保收面积。图为永丰县佐龙乡捞塘村稻田。
  刘浩军摄(人民视觉)

 

粮食生产如何应对今夏“大烤”?

 

  近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利用水库、机井、方塘等水源,抽水引水浇灌农田缓解旱情,全力以赴保生产。图为洞口县高沙镇南泥村村民在抽水灌田。
  滕治中摄(人民视觉)

 

  入夏以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华北、黄淮地区出现达到或超过极端高温阈值情况,部分地区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截至目前,中央气象台已发布高温预警超40次。

  持续高温影响日常生活,也“烤”验粮食生产。7月19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东北西部和西北地区重点防夏伏旱,黄淮海地区重点防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长江流域重点防高温热害和局部旱涝。今夏“大烤”将对粮食生产有多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应对高温天气、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增加

  老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7月26日,进入中伏的第六天,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公报,未来10天,新疆盆地地区、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高温天气持续,最高气温一般有35-38℃,局地可达40℃以上;未来3天,江南中西部、华南等地部分地区有35-37℃高温,局地超过37℃。

  “今年进入夏季以来,我国已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5月28日至6月5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同期偏早16天。同时,入汛以来降水偏少,空间差异明显。全国平均降雨量28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6%。

  在今夏高温发展过程中,华北、黄淮地区高温极端性较强。根据中央气象台数据,6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华北东部、内蒙古和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偏高2-4℃。其中,6月21日至24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达38-41℃,14个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37个站突破6月同期极值。区域最高气温出现在22日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站、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站,均达到41.8℃,区域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级别为特强。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正在增加。”高辉说,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快速增暖,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较快,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多模式预测,预计后期暖海温异常仍将持续发展加强。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遭遇高温热浪,多地高温纪录被刷新。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初步数据显示,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且创纪录高温在7月仍持续发生,短期内未见缓解迹象。

  防范夏伏旱、高温热害

  持续高温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挑战。

  高温热害是其一。农业专家介绍,高温热害是指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而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的损害,主要包括高温逼熟和果树林木日灼伤及畜、禽热害等。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介绍,以水稻为例,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温度高于33℃,或日最高温度高于38℃,且每天高温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会造成水稻高温热害,加快水稻幼穗分化进程,减少穗型,降低结实率。水稻在灌浆阶段遭遇晴热高温,容易早熟,出现空壳现象,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