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涉农金融“毛细血管”(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25 11:21:02
浏览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农信社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原则。即便是农商联合银行模式,各地实施情况也不一样。比如,虽然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与浙江农商联合银行都叫联合银行,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是“自上而下”的模式,股权关系完全相反。改革模式和方案并无优劣之分,地方政府应从实际情况和地方财力出发,选择适合本省的改革模式。

  其实早在去年,农信改革的集结号已吹响。2022年4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深化农信社改革全国“第一单”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尽管多数农信社、农合行已改制为农商行,但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的本质没有变。”董希淼表示,在改革过程中,应提高金融供给的能力和质量,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巩固农村市场份额,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和“三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聚焦“三农”数智赋能

  数字化转型看上去“高大上”,农信系统这个“小法人”能否驾驭好数字化这辆大马车?从目前各地农商银行的实践看,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不是高不可攀,通过聚焦“三农”领域选择适合当地农信的数字化之路,也能握指成拳,优化涉农金融服务,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金融业竞争格局看,随着大型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加速下沉乡村,从外部形成压力促使农商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大型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把金融触角深入田间地头,不仅能实现批量获客,还能减少人力、财力等成本投入,这种优势对农商银行经营管理形成一定冲击。随着金融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使用网络银行、移动支付,大型金融机构下沉将丰富农村及农民对于金融服务选择的多样性,这也在倒逼农商银行找准数据定位、加快数字化转型,走好涉农金融服务之路。

  这样看来,数字化转型更像是一场农商银行生死存亡的自救行动。但是,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农商银行必须直面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可是农商银行本来就盘子小、底子薄;二是需要人才支撑,但是农商银行研发人才又相对不足,对其而言就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因此,农商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要找准方向,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减少试错成本、扬长避短。

  辽宁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曾岩表示,数字化转型要整体规划和急用先行并重。一是深入分析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应深入了解地域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特点,尤其是当地农户、个体户、中小微企业等涉农领域的需求和痛点。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分析,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从中找到与自身优势相契合的某一业务场景或领域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二是选定某一具体业务场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试点。试点业务场景应该是具有代表性和推广性的,能够展示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和价值。三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该做好转型经验的收集,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实践、经验分享等形式不断积累转型经验和人才。

  近年来,部分省联社把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金融产品创新既是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方向,更是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的有效手段。银行机构为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能力,不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通过自建数字平台、创新合作等模式,挖掘和延伸涉农产业金融服务链,有助于增强惠农兴农驱动力。”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复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