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全球供应链新趋势 提升我国供应链国际竞争力(2)
全球供应链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首先是供应链内容的数字化趋势,主要是数字产品和服务供应链的国际合作。根据国际合作协议内容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区域贸易协定中将数字贸易及其相关产业供应链作为重要议题或重要支柱;另一种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签署专门的双边和多边数字贸易协定,如《美日数字贸易协定》(UJDTA)、《澳新数字经济协定》(DE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上述区域贸易协议中的数字贸易条款和专门的数字贸易协定都围绕数字关税、数据跨境流动、源代码公布、技术转让等作出承诺与开展合作,从而推动了成员国供应链内容的数字化发展。其次是供应链管理过程的数字化趋势。全球供应链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供应链的主导企业对生产效率的追求和生产成本的控制,为将这一目标做到极致,出现了零库存、按需生产、模块化生产等上下游协调方式,当前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恰好可以为供应链相关企业的协调生产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供应链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还可以帮助相关企业预测未来可能影响供应链稳定的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并给出预备方案,有助于预防和减缓不确定事件对供应链的冲击。
不断提升我国供应链国际竞争力
当前全球供应链的新发展趋势既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带来新机遇,也带来许多新挑战,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并最终提升我国供应链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潜力。在全球供应链区域化和本土化发展趋势下,国内市场成为推动供应链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产品市场、服务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在城乡、区域、行业等层面仍未完全统一,既阻碍了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充分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有效发挥,也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跨区域、跨城乡、跨行业流动,导致同质生产要素具有较大的报酬差距以及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不协调,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和中间产品市场的繁荣,不利于供应链的有效运转。为此,必须加快构建国内统一的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要素市场,提高产品、服务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配置效率。一是加快构建统一的、可竞争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使不同行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回报,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链主企业。二是构建统一的要素市场,减少和消除因要素市场阻滞带来的收入不平等现象,以此提高宏观经济边际消费倾向,从需求端为供应链注入动力。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突破某些供应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拥有者一般属于链主企业,它们可以凭借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影响和支配上下游企业。因此,为提升我国供应链国际竞争力,必须突破其中的关键技术。一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协调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部门和机构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二是在推进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方向的战略规划和引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各类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主体作用。三是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体系创新,尊重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更加包容和多样的标准评价和选拔人才。四是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保对创新的市场激励和社会激励,培育尊重原创的社会氛围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