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的科技成果振奋人心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2-20 09:30:01
浏览

原标题:这一年,我们的科技成果振奋人心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3年,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丰硕成果。

这一年,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国产大型邮轮制造实现“零的突破”,全球首颗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诞生,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伴随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强国梦想必将更好地照进现实。

翻开民用航空崭新一页

C919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顺利起飞、平稳落地、跨过水门……5月28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C919的一飞冲天让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成为现实。

在民用航空领域,大型客机通常指起飞重量100吨左右,载客超过150人的飞机。大型客机由几百万个零部件组成,技术门槛高、研制周期长、系统复杂,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明珠”。其制造能力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C919是我国自主研制,也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在设计方面,C919驾驶舱有5块15.4英寸高清显示屏,人机交互便捷;大面积双曲风挡玻璃给飞行员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在安全性方面,C919接受了高温、高寒、高湿、大侧风、自然结冰、溅水等近6600小时的极限压力测试,最终通过严格审查,完成了全部适航取证大考。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魏应彪表示,商飞已具备批量化生产C919的能力,未来将达到30—50架的年产能力。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

实现“双碳”目标,除了转变能源获取方式,减少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及采取植树造林、提高固碳能力等常规手段外,还可以利用一项被称为“碳中和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的技术——碳封存。

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在南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伴随海上石油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该项目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恩平15-1油田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会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实施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开展地质油藏、钻完井、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研发了安全可控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和装备体系,攻克了海上操作空间受限、海洋高湿高盐环境、高难度浅层大位移水平井等一系列难题。

“我们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创技术,自主研发制造出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自主设计实施了我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中国海油恩平油田总经理万年辉介绍说。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的投用,奠定了未来“岸碳入海”的技术支撑和现实条件,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了快速降碳的可行方案。

颠覆传统制糖方式

我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糖精准全合成

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提取糖分。不过8月15日国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的一篇文章,宣告这种传统方式已被打破。科研人员将糖的获取时长从“年”缩短到了“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