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自然博物”,是个什么样?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13 08:55:01
浏览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指在宏观层面上,对动物、植物、生态系统等所做的观察、描述和分类等。近年来,在位于深圳东部的坪山区刮起了一股“自然博物风”——每逢晴朗的周末,越来越多的人携亲朋来到自然研习步道,一路听风声鸟语、赏蓝天碧水、远眺田头山尖,从认识家门口的一草一木开始,逐渐进阶到识花、观鸟、辨虫,在“观自然”中体悟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美好生活……

“青山半入城,碧水长相依”是坪山区的自然底色。如今,人们走进坪山,宛如走进一座没有围墙、没有穹顶、四季开放的全域博物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坪山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谋划推动,自2020年以来,依托田头山、马峦山、坪山河等优越的生态资源,以“无痕山林”理念打造“全域自然博物”,用自然教育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生态文明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

全域全景 全民共享

“‘树之八美’,即忠厚之美、根须之美、果实之美、花朵之美、叶片之美、形体之美、面容之美和时间之美。如果我们用飞鸟的视角近距离观察一棵树,就会发现每一棵树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和说不尽的美丽……”在坪山中心公园自然艺术步道的树冠长廊,导赏员向前来参与自然博物公开课的市民讲述如何观察一棵树,引发大家的无限遐想……

类似的场景在坪山区已成常态。有自然爱好者自发组织,也有学校、教育机构带领孩子专门前来——这一切,得益于“坪山全域自然博物”项目。它串联起全区境内的山水,精心设计打造出融合人文艺术的自然博物游览线路,共建成15条自然研习步道,总长度达106公里——这些步道打破空间和区域边界,形成全域贯通的格局,覆盖坪山区所有地理形态和自然鉴赏路线;沿途设置的408个实地观察与研习点、1200个自然研习博物牌,让人们能轻松接触山谷、森林、溪流和飞瀑,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不同于“大动筋骨”的基建工程,这些步道根据“无痕山林”理念建设而成,遵循水泥步道零增长、生命物种零冲击、生态环境零损害的“三零”原则。每条线路配置图书、课程、标识指引以及线上解说系统、语音导览,是国内首个零机械建造、智慧型呈现的博物研习步道系统。

“天气晴朗时我会带孩子来坪山,现在已经‘打卡’3条线路,完善的博物标识不仅让孩子,也让大人学到不少知识。”市民于伟告诉记者。正如他所言,人们可以在马峦山自然笔记步道学习观察、认识自然的方法,掌握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在坪大诗歌步道一边看山听海,一边欣赏自然题材的诗歌;在坪盐赏梅步道邂逅梅园胜景,领略暗香浮动……据悉,仅坪山区马峦山郊野公园,日客流峰值就高达3.7万人次。

令人期待的是,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市自然博物馆已落户坪山,正在火热建设中。该项目旨在探索全域、全景、共生的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并与这些自然步道联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全域全景式博物馆。

自然博物 启润人心

“这是深圳本土植物禾雀花,每年春季开放,成串的白色、紫色花蕾酷似雀鸟栖枝,形神兼备,灵动有趣。”

“这潭水中生活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香港瘰螈,它们是‘娃娃鱼’大鲵的近亲,对水体的水质要求极高。”

……

采访途中,记者遇到众多生动有趣的博物牌,用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还能观看动植物更加详细的资料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