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郊”蝶变记(4)
走在园区,处处能感受到新与旧碰撞的惊喜。备受年轻人热捧的电竞酒店,曾是苏联援建的办公大楼;在原亚洲最大的密封加工厂听一场音乐演出,能体验到超大室内演艺中心的空间感;老厂区的锅炉房改造成艺术区“炉剧场”,上演着亲子主题剧;依托电子厂铁路轨道改造为蒸汽式火车头广场,提供车厢里的下午茶……
“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的改造和发展是成都城市空间工业记忆的景观再生产。”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实看来,东郊记忆是观照城市文化发展的鲜活样本。工业遗产所形成的景观化、所保留的锈蚀斑驳的外貌,成为追忆城市工业经济的一把钥匙,更意味着城市新文化的重塑。
一条“锈带”,经过对老旧建筑物进行创意改造,加之产业导入和消费营造,打造出激发经济活力的新动力源、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新“秀带”。
今年85岁的杨春燕家住红光三区宿舍楼,离东郊记忆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周他都习惯去东郊记忆遛遛弯,“很多厂都成了高楼大厦和商业区,唯独我们红光厂原封原样,看着就亲切,一辈子的记忆都在里面了。”18岁时,他作为先期招募的员工参与红光电子管厂的筹备和建设,用一辈子见证一穷二白的成都东郊成为中国工业版图上的一颗明珠。
这座没有围墙的4A级景区全年免费开放,向游客打开了一扇窗口:回头看,工业遗产是一块永不褪色的时代勋章,每逢节假日园区策划的非遗展陈、传统节气活动标记着文脉的传承和发展;往前看,“国潮”+“烟火”孕育出创意无限的公共文化产品,作为城市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的一个新引擎,带动老城区在改造新生中,释放出新的活力。
一代又一代人将勇气与梦想盛放在东郊,在这片区域,“记忆”不老,青春常驻。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