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药材产业 拓宽农民致富路(人民眼·发展壮大乡村产业)(3)
“黄芩芽要选择嫩尖,必须在短时间内加工处理。”公司负责人贺鹏途告诉记者,2015年他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不仅卖药材,还卖茶饮,“经过加工后的黄芩、桔梗等药材叶芽,配上其他原料,做成黄芩养生茶,开水一冲便可饮用。”
提升附加值,还要延长产业链。走进位于大屯镇的承德奇滦中药饮片加工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自动化设备正在运转——药材经净制、洗润、切制等工序后,或成片或成段,被封装进袋。
“我们的原料主要来源于久财等公司的种植基地。”奇滦中药饮片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谭顺利介绍,自2017年搬入滦平县的新厂区以来,公司获得无息贷款和租金优惠等政策支持,采购先进设备,完善检验检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们公司中药材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
目前,滦平县已培育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6家,其中1家为省级龙头企业。
树品牌
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中药材产品更好卖、卖好价
好产品,咋推广?前些年,这可愁坏了贺鹏途。“我们在2016年就开始生产销售中药养生茶,还专门派业务员到北京跑市场。可一年下来,销售额并不理想。”贺鹏途说,“作为一家农业企业,我们投入广告宣传的资金有限,自己拍短视频推介产品,效果也一般。”
“渠道少,名气小,缺乏品牌建设,曾是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滦平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思维说。
如何破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王思维介绍,近年来,滦平县在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础上,加快道地中药材品牌认证,“滦平中药材”入选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滦平黄芩”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提升加工能力基础上,围绕中药养生茶饮等产品,积极打造“奇滦”“济世”等15个中药材特色产品品牌;线上线下联动,推动产销对接。
滦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每年都会组织本地中药材企业、合作社等,赴全国各地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提升名气,扩大销量。
“没想到不少客商都对我们的黄芩茶感兴趣,有客商当场订货100箱。”贺鹏途说,2017年,由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人带队,他们公司第一次参加上海国际茶业交易博览会就拿到不少订单,“从那之后,县里组织类似参展活动,我们都第一时间报名。”
“我们每年组织10余场至数十场外出参展活动,本地中药材企业单场展会交易额最高曾达180万元,还能引进众多渠道采购商,拓宽产品销路。”滦平县发展和改革局电子商务办公室副主任褚晓玉说。
线下推介,线上发力。滦平县近年来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展会等,持续宣传推广中药材企业及其产品。
“瞧我身后,是咱们滦平山里产的黄芩、射干,品质特别好。”近日,金山岭长城脚下,巴克什营镇花楼沟村党支部书记段九来穿行在山间小路,举着手机自拍视频,推介本地中药材产品和民宿旅游。“这些都是培训课上教的,我现学现卖,通过视频直播宣传家乡产品。”段九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