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极地 保护极地 利用极地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03 23:34:01
浏览

认识极地 保护极地 利用极地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固定翼飞机队队员合影。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认识极地 保护极地 利用极地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国和俄罗斯科考队员钻取出南极冰芯后合影留念。
  张 楠摄

 

认识极地 保护极地 利用极地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固定翼飞机队队员在开展航空数据采集。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认识极地 保护极地 利用极地

 

  从“雪龙2”号船驾驶台拍摄的景色。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摄

 

认识极地 保护极地 利用极地

 

  “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在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加油。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认识极地 保护极地 利用极地

 

  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

 

  4月10日,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山东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中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其间,中国不断提升极地考察综合能力,与相关国家积极合作,为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作出重要贡献。

  “对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轰鸣声近,红白相间的“雪鹰601”固定翼飞机稳稳降落在南极中山站中山冰雪机场,标志着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了一项重大极地国际合作——南极毛德皇后地和恩德比地冰盖边缘航空科学调查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是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下“环”行动组(RINGS Action Group)发起的首个南极航空科学调查国际合作计划。

  南极大陆覆盖着巨大的冰盖。随着全球变暖,南极冰盖的物质流失量,将是预估未来南极冰盖变化及其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重要不确定因素。想要计算冰盖物质流失量,关键在于掌握冰盖边缘的冰流速和冰厚这两项关键数据。目前,借助飞机上搭载的“冰雷达”这一观测利器开展航空调查,是获取冰盖厚度数据的最有效途径。

  基于这种背景,2021年,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成立了“环”行动组,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形式下的航空观测,重点获取环南极冰盖边缘的冰厚和冰下地形数据。目前,已有来自18个国家的82名科学家参与了“环”行动组。2023年,“环”行动组针对南极毛德皇后地和恩德比地这两个主要数据稀缺区域,发起了首个航空科学调查国际合作计划。中国不仅是“环”行动组的创始国之一,也是毛德皇后地和恩德比地航空科学调查国际合作计划的主要发起国。

  “南极冰盖边缘复杂的气象条件是航空调查最大的挑战,此外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国际沟通和协调。我们最终成功完成了约7200公里航空测线,飞行时间约28小时,填补了冰盖边缘大范围的数据缺失。其间,为了应对天气的影响,飞机还完成中山站和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间两次转场飞行,累计飞行距离约3800公里。”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冰雪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研究员崔祥斌说,“在这场国际合作中,‘雪鹰601’出色的航空科学调查能力,以及固定翼飞机队科学决策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对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崔祥斌先后参加过6次南极考察,是“环”行动组8名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中国参与“环”行动组的重要推动者和协调者之一。从“环”行动组成立至今,他与各国团队的沟通邮件超过了2000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