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智能检测之光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0-15 09:45:01
浏览

有光,才有了人们眼中色彩斑斓的世界。而有的光,可以穿透目力无法抵达的内里。

这束光,是长三角制造业重镇无锡的一家科创企业,潜心20年的“成果”。这束光,以超高精度、超高效率,让芯片内的气泡、整车铸件的缺陷、食品里的异物无所遁形。

做光,做自己的光,做照亮别人的光。

从零起步,深耕工业X射线领域。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照亮”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进阶中,更照见“中国制造”的创新之路、“中国智造”的宽广未来。

向0.4秒的不懈奔跑

9月27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日联科技董事长刘骏召集了一次董事会会议,讨论并决定:拟开展年产3000台套工业射线智能检测设备项目,一期投资金额7亿元。

8月底,日联科技发布上半年财报,实现营收3.33亿元,同比增长21.01%。最新的决定,正是源于下游高端精密制造业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

不久前,记者来到刘骏的办公室,看到一本高中理科读本,十分疑惑,一名上市公司董事长为何还要去“复习”高中知识?

这个疑问,在日联科技的研发实验室里,得到解答——从X射线的基础理论到原子物理学、材料学的基本原理,大家激烈讨论、火花碰撞,仿佛回到了高中课堂。

公司里常见的一幕,一次次让30多年前曾做过高中物理老师的刘骏感慨:“只要一步步遵循原理大胆创新,敢于试错,出成果只是时间问题。”

X射线这种120多年前被物理学家发现的光,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检测约40年。大到航天航空、军工领域,小到电路板组装、半导体制造,都需要用X射线检测设备。

20世纪90年代,辞去教职下海的刘骏,在外资电子企业从工程师做到技术总监,其间经常与外国厂商打交道,购买X射线检测等设备。一路走来,他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发现检测设备清一色都来自进口。

彼时,X射线检测设备制造、核心部件X射线源技术等被少数发达国家企业垄断。“买多少、什么价都是他们说了算,我很不服气。”一些国外企业的傲慢让刘骏受不了。

刘骏决定另起炉灶,立志制造“中国人自己的工业X光机”。

2007年,创业5年的刘骏造出了日联科技首台X射线检测机,2009年正式批量销售。但那时崭露头角的日联科技,还只能算是系统集成商,核心的X射线源等还得外购。

更被动的是“一源难求”,国外厂商产能受限,产品价格高、交货期长,很多时候买都买不到。日联科技不得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这意味着要把X射线源的设计、材料、工艺全部搞清楚,不仅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且理论计算复杂、材料应用和技术工艺难度极大。

于是,日联科技从零起步,设立了两个研发部门:一个从基础物理研究出发搞基础研发,着力突破X射线源“卡脖子”问题;一个搞应用研发,不断解锁X射线检测应用的新场景。“投入巨资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但所有突破,都必须从打牢地基起步。”刘骏说。

时间是企业创新最大的敌人。

自2009年将总部迁到无锡起,日联科技埋头研发“光源”。最初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5000万元实现突破,最终在不断试错中,花了整整10年时间、“烧了上亿元”才实现目标。

其间,刘骏要稳住股东、稳住研发团队。最艰难时,连员工工资都是刘骏四处借回来发的。

时间也是企业创新最好的朋友。

X射线源需要上百种原材料,为了一项关键的国产陶瓷材料,团队在江西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一种关键的玻璃烧结技艺,传承者全国只有几个人,刘骏四处打听、“三顾茅庐”,才请到一位。“材料如果还要依靠进口,话语权就仍然掌握在国外供应商手里。”刘骏说。

刘骏一直鼓励研发团队:“错了没关系,会给足大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