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旺乡村兴,脱贫路上处处新
产业旺乡村兴,脱贫路上处处新
浏阳市淳口镇脱贫户在忙碌中喜迎脱贫后首个春节
长沙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敏 通讯员 胡媛)拎起一袋鸡食,养鸡脱贫户易佳声裹着棉衣来到鸡舍,打开鸡笼把鸡放到山上;天刚亮,脱贫户潘传超来到承包的山林,圈养的野猪又有了新销路等着他去送货;锅碗瓢盆叮当作响,脱贫户周小红早早起床做饭,荷花基地有要紧事等她去忙……记者日前深入浏阳市淳口镇部分村(社区),发现产业兴旺给贫困户脱贫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他们在忙碌中喜迎脱贫后的首个春节,新的幸福感与新年的年味一起来袭,令人陶醉。
搬新房,摘“穷帽”
“咯咯咯”,几声鸡啼唱破晓,崭新的春联、大红的灯笼把淳口镇鹤源社区贫困户易佳声刚入住的砖房装扮得更加敞亮了。
前两年,易佳声还是鹤源社区的贫困户,不幸患上了重病,一家四口全靠他打零工糊口,想搞点产业,却因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一度遇到难关。
“多亏镇里的好政策,我不花一分钱报名参加委托帮扶产业项目,有人提供技术指导,学得好能分到50只鸡苗,自己可以找销路卖好价钱,自己卖不了,公司承诺保底80元一只的回收价。”易佳声所说的好政策,得益于淳口镇“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模式,政府委托公司免费提供鸡苗、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
勤快进鸡棚、虚心学技术、逐步上规模……易佳声把这些山鸡养得羽毛鲜艳、冠大直立。有城里人专程开车来找他买,短短几个月,易佳声的几十只鸡销售一空,毛收入达到5000元。仅用一年时间,易佳声把土鸡养殖规模从50只扩大到300只,2018年养鸡纯收入2万多元。
快过年了,易佳声依然没能闲下来,精气神足的面貌、山地忙碌的身影、蒸蒸日上的产业,为这个春节增添了更多喜庆。
“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咱可不能一直当贫困户。”2018年底,易佳声主动要求摘掉“贫困帽”。
“脱贫致富靠勤劳,我现在脱了贫,修了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易佳声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林下野猪“跑”出致富路
山远、雾多、水甜、林密,这是淳口镇原省定贫困村炉烟村的自然优势,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如今牛羊满山坡。
春节前夕,脱贫户潘传超依然没能闲下来。他站在铁门外吹哨,一头头野猪立马从山林中跑下来。
3年前,在市镇两级党委和政府支持下,炉烟村贫困群众发展了林禽、林畜等林下多种经济模式,潘传超另辟蹊径养起了野猪,不仅一举摘掉了“贫困帽”,2018年还被评为浏阳市“奋进之星”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备受鼓舞的潘传超把野猪的养殖规模从2016年的1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头。2018年共卖出80余头野猪,纯收入50万元。
谈起圈养野猪带来的实惠,潘传超笑眯眯地说:“现在,生意旺了,荷包鼓了,但不能歇脚。今年要扩大养殖规模,广开销路,把咱们炉烟村的‘野猪’品牌打出去。”
荷鸭套养脱贫有一“套”
时下正值寒冬,淳口镇狮岩村周小红家里却温暖如春。围着烧旺的炉火,周小红和丈夫吴新权在贴了“喜”字的窗户上又挂上“福”字。
这一年,周小红不仅脱了贫,两人还办了喜事。2016年,周小红的前夫不幸病逝,她一个人要扛起家里的重担,上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读书的女儿。“那两年,丈夫的医药费和女儿们的学费,把家里全掏空了,我成了贫困户。”
受惠于一系列扶贫政策,女儿们的学费补贴了大半,减轻了家里负担。周小红喊上邻里6个妇女,一起养了180只洋鸭子,狮岩村荷香醉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免费提供鸭苗、饲料和技术指导。“去年10月,公司把180只鸭子回收了,每人分到5100元钱。”
狮岩村党支部书记吴佳佳坦言,越来越多的妇女从开始的不想就业、没能力就业,到现在主动要求就业、稳定就业。如今,随着周边120名妇女就业带动以及驻村干部引导,“等靠要”的思想、得过且过的观念进一步扭转。
为了过上好日子,周小红还在村上的一家服装工厂打零工,最多时每月能挣3000元。今年,夫妻两人收入超过9万元。
“今年下半年,读大学的大女儿就要毕业了。大女儿毕业后,我们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周小红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