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社融、信贷回暖 实体经济融资压力犹存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34:00
浏览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2日 (赵竞凡)12月11日,11月金融数据出炉,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增速环比翻番,表现亮眼。但分析人士指出,社融增量回暖的同时难改存量下滑趋势,新增信贷较上月翻番但主要贡献仍来自票据融资,M2同比增速停留在8%的低位,M1则跌出4年来新低。机构人士认为,后续仍有降息空间,社融、信贷或在明年下半年真正企稳。

中国人民银行 中新经纬王潮 摄

  社融增量回暖,难改下滑趋势

  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1.52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呈季节性回升,较10月7288亿元的惨淡景况出现较大增幅。光大证券分析师周子彭认为,社融回暖除季节性因素之外,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表外项目压缩幅度收窄、债券融资规模回弹是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去年同期增加874亿元,同比增量较10月继续改善。与此同时,“随着资管新规的影响逐步消化,表外项目下滑幅度收敛,降至2000亿人民币以内,减轻了社融下滑压力”。周子彭对中新经纬客户端指出。

  从各分项来看,11月份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减少1904亿元,较10月份的2675亿元减少近三成。其中,信托贷款减少467亿元,较上月减少80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27亿元,较上月减少326亿元,两分项的减少规模均为上月的1/3左右。

  此外,周子彭表示,地方专项债与企业债券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依然显著,随着专项债规模的萎缩,企业债券净融资达3163亿元,同比增加2310亿元,也对社融增量回升起到助推作用。

  但总体来看,表外融资萎缩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或将继续拖累社融存量规模增速向下。央行数据显示,11月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仅为9.9%,首次降至两位数以下。

  新增信贷回暖,实体经济融资仍较低迷

  与社融数据一起回暖的是新增信贷数据。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较前值6970亿元增长了近一倍。

人民币 中新经纬张义华 摄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56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1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9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76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4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29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34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77亿元。

  新增信贷的增长,企业部门信贷规模的增长为主要原因,其中票据融资仍为主力。11月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764亿元,比上月高出4261亿元,具体来看,当月票据融资增加2341亿元,为10月增长规模1064亿元的两倍有余。

  除票据融资外,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增加了3295亿元,较10月新增一倍有余。不可忽视的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虽有所增加,但较去年同期少增980亿元。周子彭认为,企业部门贷款数据的同比下滑,显示出实体经济融资仍较为低迷。

  M1、M2剪刀差扩大,实体经济流动性仍趋紧

  与社融、信贷回暖形成反差的是,M1、M2这两项货币供应指标表现依旧惨淡。11月,广义货币(M2) 同比增长8%,为今年6月以来的最低增速;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仅为1.5%,为2014年1月以来最低增速。同时,M1增速连续9个月低于M2增速,二者剪刀差不断扩大。

  对于上述数据表现,周子彭认为,这显示出实体企业运营活力依然不佳,经济运行回落压力增大。在非金融公司贷款规模持续下滑的背景下,6个月的企业票据直贴利率也继续呈现下滑趋势,说明实体企业的信贷需求本身可能也出现了萎缩。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目前M1增速距转负仅一步之遥,反映出房企融资环境的持续恶化。从历史规律看,房地产是直接和间接创造信用货币的主要驱动力。信用偏紧、房地产市场降温导致货币和融资增速均下降,融资回落和经济下滑形成循环。

  申万宏源分析师秦泰认为,基于当前的金融数据表现,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年底前或受财政支持小幅反弹但力度有限,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预计较为缓慢。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从目前的金融数据来看,核心问题仍在于实体经济运行的压力以及国内外一些不确定因素制约了企业对资金的吸引力。尽管央行在一段时期以来通过定向降准等措施,保持了机构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但对于实体企业的支持作用仍有限。

  连平认为,未来政策调控很在大程度上将维持稳健,而持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企业积极性将成为调控重点——要让银行业金融既不乱投,也不惜贷。随着年末财政资金的进一步投放,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各项金融指标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的反弹可期。

  国泰宏观花长春则认为,当下美联储加息放缓,国内通胀温和,为后续实施降息等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债券融资功能恢复说明纾困政策初见成效,后续将继续发力。在上述政策的作用下,社融、信贷预计在明年下半年真正企稳。(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