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多家房企更名去“地产” 难改房产销售业务
■本报记者 王 峥
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告别高速增长阶段,房企们也纷纷开始谋求转型。而将企业名称中的“地产”两字去掉,无疑是最具象征性的手段。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当前有不少房企纷纷进行了更名,但从实际情况看,房地产销售仍是其绝对的核心业务,多元化也基本是靠房产销售输血来发展。且短期看,难以形成匹敌地产业务的规模。因此,这些企业虽然更名去掉了“地产”两个字,但本质上仍是地产公司,能否最终转型成功,还需要数年时间来验证。
奥园更名“去地产”
主业管控能力亟待加强
11月底,中国奥园发布公告称,基于长远的业务策略,公司名称正式由“中国奥园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前11个月,中国奥园完成合同销售738.9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约115%,已超额完成此前制定的全年目标730亿元。
中国奥园管理层表示,公司提早布局,目前已涵盖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管理、健康医美、文旅养生、跨境商等板块,随着各板块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业为主、纵向发展”的业务格局。据悉,截至2018年6月30日,奥园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为3001万平方米,分布于60个境内外城市。公司2012年至2017年合同销售年复合增长率达54%。
不过,就在中国奥园加速扩大规模,并决心转型的同时,公司对主营业务的管控能力,也有待提升。
11月6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发布《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8年各地查处的第四批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和物业服务企业名单的公告》。中国奥园旗下的合创泰富位列其中,其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未在销售现场公示规划部门审批的总规平面图、分层平面图、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等;未按“一房一价”的规定要求公示,价格公示不规范。
同时,根据住建部官网的信息显示,12月3日下午,在广东省茂名市白县金源海湾文化城项目一期一区,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最终造成1人死亡。而该项目的建设单位为茂名金源海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大股东为广州郡峰置业,隶属于中国奥园。
对此,有分析人士称,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市场对于公司的监管不断提升,业主对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房企在发展多元化业务的同时,主营业务的能力更需不断提升,毕竟只有根基稳固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完善自身业务生态
转型仍处探索阶段
除中国奥园外,包括保利、龙湖、万达、时代、朗诗等品牌房企,纷纷在今年将公司名称的“地产”两字去除。而恒大、远洋等巨头也在稍早前便完成了上述动作。
龙湖在更名公告中表示,集团现已涵盖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长租公寓和物业管理四大主航道业务,未来更将深度探索及参与城市空间和服务的重构。
龙湖CEO邵明晓表示,当下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首先是控制杠杆,第二是不断弱化房地产投资属性,第三个是各个城市,尤其大城市都在做产业升级。这个大背景下,龙湖的战略方向依然是围绕房地产主业,也就是空间营造,为客户做更好的服务。
同时,保利在更名后也对外宣布,集团将用做平台的思维,主动链接、主导整合、主推赋能,把产业的边界打通,将资源的价值提升,自主进化成不动产生态的神经网络。
可以说,当前房企纷纷更名,背后更多是企业多元化的转型和战略发展定位的升级。
而国泰君安分析师谢皓宇则指出,当前房企的转型方向已基本确定。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围绕房地产的服务产业,例如社区消费、物业服务、房地产金融等;另一个是“产业+地产”,例如物流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前者是基于存量地产挖掘后服务市场,后者是地产领域里的新产品线,当前的盈利模式主要以出租和销售为主。在经历了此前的多种业务摸索期之后,当前龙头房企已基本明确战略定位,成立相应的事业部开始发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龙头房企们面对行业天花板,纷纷开启自身业务生态系统的完善工作,但转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大部分仍处于摸索阶段,能否成功还要看各自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准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