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在哪,台湾工钱什么要追着垃圾车跑?(图)
中新网7月9日电 (朱延静)综合报道,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议话题,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垃圾处理惩罚系统从无到有再到成熟,足足花了20多年。台湾的“垃圾不落地”和“强制分类打算”政策是如何实行的呢?
资料图:台北士林夜市。毕永光 摄
呼唤垃圾桶 收到请答复!
蚵仔煎、大肠包小肠、大鸡排、珍珠奶茶……许多曾到台湾夜市“逛吃逛吃”的旅客都曾有过这样一种经验,吃到纵情时,会发明本身手里的垃圾找不到垃圾桶可以丢,有的甚至是在前一家买了后,托付下一家摊主资助扔垃圾,或是带到出口处所才气看到扔垃圾的处所。
没错,台湾陌头的垃圾桶就是这么少!上世纪90年月,台湾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详细法子就是马路上很少设垃圾桶,垃圾车天天按时开到社区门口,住民自行将垃圾分类后倒入车内。
2005年,台湾开始敦促“垃圾强制分类打算”,将垃圾分为普通垃圾、资源垃圾和厨余垃圾三大类,按照处理惩罚方法差异还会细分出生厨余和熟厨余。
所以,在台湾许多家庭里,城市有3个垃圾桶,别离用来装上述3种垃圾,不出家门便可实现垃圾分类。
厥后,这项政策又做了进一步改良:倒垃圾需用统一划定的垃圾袋,由住民自行到便利店等处购置。同时,不再收取“垃圾费”,住民购置袋子的用度就包括了“垃圾费”。这样,住民就会想方设法,在日常糊口中制造更少的垃圾,可能尽大概地在垃圾中找出可接纳垃圾,淘汰普通垃圾的数量。
虽然,造就见识也很重要。台湾的环保教诲也注重“从娃娃抓起”。曾有一些年,险些每个学校城市选“环保小局长”、“环保小署长”,从小学起学生就要开始进修垃圾怎么分类、如何轮回操作、变废为宝等。小伴侣回家会跟阿公阿婆说“你不能乱丢垃圾”,带着大人们也随着改变。
资料图:台湾垃圾车。图片来历:台湾中时电子报 陈世宗摄
另类“闹钟” 台湾垃圾车会唱歌?
台湾电视剧《我大概不会爱你》中,林依晨扮演的程又青穿戴睡衣、戴着框架眼镜,追着垃圾车飞跃的场景,相信许多人都有印象。
伴着《少女的祷告》和《致爱丽丝》的悠扬乐声,垃圾车每周五天,按时“降临”台北社区两次,邻里街坊提着垃圾袋,从各个街巷聚积过来。
车渐渐前行,人们纷纷把包裹着不行接纳垃圾的专用垃圾袋扔进车里,而可接纳垃圾则放到资源接纳车上。这就是台湾人处理惩罚糊口垃圾的一个须要环节。
这样的场景对付很多初到台湾的人来说,也许有些生疏。大陆的洒水车会“唱歌”,台湾的垃圾车竟然也会“唱歌”,并且台湾人仿佛对垃圾车有着纷歧样的感情。
2015年底,《追着垃圾车游台北》民众艺术演出在台北的3条垃圾车蹊径上演,艺术家与洁净员一起出动收垃圾,在公众丢垃圾的时候,通过行为、戏剧、装置、音乐等艺术形式,在陌头演出互动,似乎出门倒垃圾也成了一种艺术动作。
往垃圾车里扔垃圾,听起来很简朴,但假如有人没在划定的时间所在扔垃圾、没有利用专用的垃圾袋、没有举办正确的分类等等,都有大概被罚款!台湾环保部分划定,假如稠浊倾倒垃圾,可处新台币1200元到6000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