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天上流”、溶洞里打篮球 悬崖峭壁凿出网红奇迹(2)
石板河村村民三年间24小时轮班无休,一天一米甚至半米向前艰难推进,2003年元旦,挂壁公路终于打通通车。2004年除夕之夜,伴随着鞭炮声,石板河村终于实现通电。十几年过去了,石板河村在2014年被纳入“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计划。经过两年的建设,挂壁公路变成了一条宽约4.5米的水泥公路,石板河村的水泥路也一直修到了离村口最远的野都毕组,总长度达到6.7公里。“野都毕”是当地方言,意为“越往里面越窄”。有了挂壁公路,石板河村的路是越走越宽:三四个小时的山路行程缩减至一小时,蔬菜水果和日常用品运进了村,孩子们能坐车上下学,有急病的村民也终于能及时出去治病……
今年57岁的唐仁文则想得更远。“有了路,石板河村的好东西也能运到外面去了。”唐仁文说。石板河村有丰富的草坡资源,陡峭的斜坡上,不时有几只黑山羊出没。“这些黑山羊都是散养长大的,肉质很好,运输方便了,已经有不少人定期来收购。”石板河村副主任说。这两年,石板河村建立了专门的养殖合作社,准备形成养殖规模,走出大山的向往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赋予了石板河村新的脱贫路子。
2
18℃恒温 溶洞标准篮球场“别有洞天”
除了挂壁公路,近期,乌蒙山深处的纳雍县猪场乡新春村天然溶洞篮球场,也成了“网红地标”。1000多平米的溶洞,拥有长28米、宽15米的标准篮球场、阶梯观众席以及表演舞台,足可容纳上千观众。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地区,溶洞内的活动基本不受天气影响,溶洞上方有两个天然通风口,空气流通不是问题。除了自然采光,溶洞内还建设了标准的供电设备。这一溶洞标准篮球场在国内可以说罕见,吸引了远近村民来溶洞打篮球。
暑期的一个清晨,刚刚下过雨的天气,溶洞篮球场稍有些潮湿。室外28.1摄氏度的气温,溶洞内仍保持18℃恒温,今年13岁的张同学已经是一周内第四次来溶洞篮球场,站在一旁“看娃娃们打球”的老人是新春村第一代篮球队的张开学。今年79岁的张开学也是提出将溶洞改造为篮球场的发起人之一。新春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有打篮球的传统,张开学脚踝上还留着过去打篮球的旧伤,他说:“我们小时候曾在这个溶洞里躲过土匪,算是一个避难所;后来稳定以后,就有了把溶洞改造成篮球场的想法,今年春节溶洞篮球场这事儿终于办成了,冬暖夏凉、遮风避雨、不占用土地,一举多得。”
另一位发起人胡维是目前新春村篮球队的队员,胡维边把篮球场地的水渍擦干,边说:“溶洞地面七八米深的漏斗形大坑用了4100立方米土方才填平,整个工程从2016年2月到2018年底,历时2年多,其间不少村民都自发前来参与工程建设。”
村民自发参与的不仅是实地建设,溶洞篮球场的建设资金中也有近一半来自村民的自发捐献集资。在溶洞篮球场门口的石碑上,记录着所有集资人员的名单,近三百个名字,最终共募资88766元。张开学说:“嫁到外村的闺女,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很积极地捐钱,他们本身不受益的,但都愿意为了家乡出一份力。”
溶洞篮球场在新春村的正式名字叫“新春溶洞俱乐部”,对于村民来说,溶洞的意义并不止于一个篮球场,还是一个精神文化寄托的栖息地。在溶洞俱乐部里,时常有老年人互相搀扶着聊天散步,在阶梯看台上舒展一下身体,或在洞里支一张桌子下下象棋。“有了这个场地,春节在家里打麻将玩牌的人少了,出来运动娱乐的村民多。前几天村里还专门请了放电影的师傅到溶洞里放了一场电影,大家都说跟在电影院的感觉差不多。”村民胡维说着就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