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临终关怀病房:生命在这里有尊严地“谢幕”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15 13:23:29
浏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张尼)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一直是一个避忌的话题,但从生到死,却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无一例外。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我们将身处何处?是否能被给予需要的医疗服务与关怀?又该如何有尊严地“谢幕”?这样的思考,似乎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范畴,成为了关乎人性与伦理的社会问题。

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 /p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离死亡最近的病房

  暖色调的墙壁、温馨的照片墙……如果不被提前告知,很难将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与“死亡”二字联系起来。

  但和普通病房不同,这里接收的都是没有治疗希望、生命可预期的病患。很多是癌症晚期、心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相比于其他科室病房里紧张忙碌的景象,关怀病房里更加安静,节奏也相对更慢。更多的时候,是医护人员拉着患者的手,轻声询问今天的身体状况。

  食欲怎么样?精神状态如何?这些细微的变化他们都会观察记录。时不时护士们还会和家属聊聊,交代注意事项。

  “对于这一阶段的患者,我们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治愈疾病,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到有尊严。”关怀病房主任姜宏宁告诉记者。

姜宏宁在为一位患者检查(北京老年医院供图)

姜宏宁在为一位患者检查(北京老年医院供图)

  2010年5月,北京老年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北京市最早专门开展此类医疗服务的三级医院之一。

  1972年出生的姜宏宁从病房建立之初就开始担任主任,至今已经坚守了近10年,这期间送走的病人已经有一千多位。

  病房名称中特地规避掉了“临终”二字,但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可以说是距离死亡最近的。

  用护士长毛春梅的话说,经常是昨天还在照料的病人,第二天就故去了。刚来这里工作的年轻护士往往会承受不住这样的事。

  但即便如此,姜宏宁和自己的团队依然坚守在这个病房。病房的医生人数从最少的只有2名增加到了5名,护士人数达到了15人,床位数从最初的18张扩充到了35张。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也是没办法回避的话题。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需要有医疗机构能够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帮助。开展临终关怀,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姜宏宁说。

关怀病房里专门设置了谈心室。 /p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关怀病房里专门设置了谈心室。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最难的是对抗压抑和恐惧

  在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里,专门设置了谈心室、功能房等。其中,功能房中还专门放置了一台跑步机和一台动感单车。

  “我很喜欢运动,久而久之发现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所以也会鼓励科室里的医生、护士、护工甚至家属有时间都过来稍微运动一下,让他们别太压抑。”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病房里,压抑、沉重是避免不了的。姜宏宁告诉记者,几乎团队里所有人在刚刚接触这项工作时,都有过这样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