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被摘牌的背后:景区退出机制走向常态化(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15 13:32:48
浏览

  过度商业化指的是丝毫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一味追求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在旅游景区里,过度商业化更多体现为挂羊头卖狗肉,原住民外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店铺经营商,不是琳琅满目的创意产品而是眼花缭乱的同质产品。

  这样的现象在很多旅游景区中并不鲜见。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的苗族聚居村寨。当贵州旅游业发展起来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这里,千户苗寨“大火”。原来的小集市街变成了一条充满商业气息的步行街,经营各种各样的客栈、酒吧和小商店。苗寨的一些特殊活动变得越来越常规,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始场所逐渐被其他娱乐场所取代。

  浙江乌镇也再没有过去“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风范。戏剧节创始人之一、台湾裔美国剧作家赖声川说“这里缺乏气质,没有灵魂”。失去了水乡江南该有的生活气息,原住民大多搬走了,只剩下外地人和酒吧包围的纸醉金迷。

  齐晓波对《法制日报》记者分析,旅游景区的开发就是商业化活动,实质上应该有适度的商业化元素,这样有利于景区资源与社会产品和无形服务结合,发挥品牌效应,提升景区知名度。然而,许多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将商业化作为景区开发的主要目标,过分重视商业化程度,忽略景区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潜在价值。

  在齐晓波看来,当景区出现过度商业化时,会有几个明显的表现:

  一是门票问题。门票是目前很多景区的主要利润来源,大多数景区在进行较大的投资或申请相关的保护与遗产名录后,都会上调票价。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管理形势下,景区不仅没有得到相应保护,反而失去旅游市场。目前国家主导“门票降价”,也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

  二是景区变为商业区。商业气息掩盖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主题,游客完全感受不到景区特色和旅游的意义。

  三是景区的过度改造及造假。一些景区会进行改造,建设假景观和假文化,呈现伪生态。对外宣传景区投资过大,所以需要上调票价,使原真性的景观有所丧失。

  四是景区管理混乱。一方面是景区管理者自身的问题,景区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和规划,管理者没有对景区中的商业交易进行详细分类和针对性管理,同时缺乏相应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是监控管理部门的问题,景区需要实时监控,但如果监控管理部门没有尽到责任,往往会导致景区管理不善的现象更严重。

  历史不能变成生意

  亟须规制划出红线

  对于市场经济消费环境下的文旅业而言,商业化运作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齐晓波也直言,在新的经济形势背景下,地方有关部门与景区以及旅游市场的关系需要重新确定。地方有关部门与市场的关系清晰了,景区发展、行业发展也会逐步趋于良性发展。有关部门既要简政放权,尽量减少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又要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有效规制,减少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不良竞争和无序竞争。

  “对于‘以新货捆绑古迹’‘将历史做成生意’现象,有关部门应该进行有效规制,划定界线,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齐晓波说。

  此次乔家大院被摘牌,有评论人士认为,不应只被当成寻常个案,其背后所牵出的是关于传统人文景点商业开发的边界,应梳理清楚旅游经济与尊重传统的平衡点。

  对此,齐晓波提出了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