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产无孔不入:暗网助长犯罪 沟通隐蔽难以追查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17 11:24:12
浏览

  网络黑产规模升级须政企联手打击

  为黑客攻击等多项网络犯罪活动提供帮助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林银婷

 

  “辛苦排练舞蹈、歌曲,结果信息还被泄露被骚扰。”这是演员王一博吐槽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发的一条吐槽微博。近日,他因手机号被人在网络上兜售,遭遇了疯狂粉丝的骚扰。

  据了解,明星艺人信息泄露已非第一次,目前很多明星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被公开售卖,价格几元到上百元不等。不仅是明星,公民个人信息被买卖的现象同样屡见不鲜,虽然一直被严厉打击,但却难以根除。

  售卖个人信息只是网络黑产的冰山一角。近年来,随着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网络黑产不再是散兵游勇式的单打独斗,已经演化成具有专业分工、链条化运作特征的产业。面对日益猖獗、方法手段不断翻新的网络黑产,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治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网络黑产无孔不入

  敲诈勒索骗财骗情

  所谓网络黑产,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空间管理秩序,甚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潜在威胁的非法产业。

  近年来,与网络黑产相关的报道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多次引起社会关注。特别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流量博弈愈演愈烈,相关领域黑产链条已经规模化。

  在今年“3·15”打假案例中,最夸张的要数国内流量小生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量达到1亿。这意味着3.37亿用户中,每3个微博用户就有一人转发。此事引发了舆论对于“买粉刷量”的讨论。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各种流量造假站点超1000家,头部刷量平台月流水达200万元,国内刷量产业人员规模达900万人。殊不知,在这些刷量操作手段的背后,不可避免地勾连着盗号、虚假宣传、侵犯个人隐私、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违法行为。

  提起网络黑产,不得不提及曾经备受关注的全国首例电商平台差评师案。

  2017年4月,杜某等3人共谋利用恶意差评在淘宝上敲诈商家。有挑选店铺、选择商品、下单、差评、敲诈商家的一整套流程,3人分工合作,共敲诈勒索数个商家。同年11月,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杜某等3人缓刑并处罚金。

  据了解,恶意差评是网络黑产分子利用电商行业评价体系特性衍生而成的行为。恶意差评师正是利用卖家“求好评”的心理,进行集中式差评,让卖家不得不为此买单删差评,而这种通过恶意差评进行敲诈勒索的行为已涉嫌犯罪。

  近期兴起的网络黑产中还有一种名为“跑分”的新形式,所谓“跑分”,就是利用自己的微信或者支付宝收款二维码,替别人代收款,赚取佣金。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成为黑产以及骗子们洗钱的帮凶。

  在网络黑产中,有一种名为“杀猪盘”的网络骗局尤为可恨,它不仅骗财还骗情。

  今年年初,广西的宋女士谈了一场两个月的恋爱,但却为此付出了500多万元的代价。原来,她通过某知名婚恋网站认识了一名自称从事软件维护、开发工作的广东男子,两人很快便确定了恋爱关系。不久后,对方告诉她,自己能通过网络平台赌博赚钱。于是,宋女士前前后后充值超过500万元,最终网站无法提现,男友也人间蒸发。

  这种新兴的网络骗局俗称“杀猪盘”。骗子的目标多是成年单身女性,他们将这些受害者称作猪,建立恋爱关系的过程称为养猪,各类交友应用便成了猪圈,聊天工具作为猪食槽,一套培养感情的剧本是猪饲料,屠夫步步下套,最终被养肥的受害者只能走向屠宰场。

  暗网助长网络犯罪

  沟通隐蔽难以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