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群众关注点 中国多个重点领域执法取得重大进展(2)
《食品安全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相适应。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春雷告诉记者,《食品安全意见》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联合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战略提供目标指向和基本遵循,极具里程碑式意义。
专家普遍认为,这份文件阐明了“四个最严”的具体含义,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定决心。其出台将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领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环保督察促进环境总体改善
“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042人,问责130人。”
“海南、福建、青海等地群众举报不实率较高,两家央企下属企业具体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整改力度不够。”
这是第二轮首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近日交出的阶段性成绩单。
其实,这场席卷全国的环保督察风暴始于2015年。河北成为风暴的起点。
不过,这项创新被很快推向全国。中央只用两年时间,实现对全国31省份全覆盖。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这场环保风暴的最大特点,就是动真格,意在以中央权威克服制约环境保护的难点,实现了由“督企”向“督政”、进而向“党政企同督”的巨大转变。
“毫不夸张地讲,从2015年开始,我国在环境执法和监管信息公开取得的成绩,可以用一年一个台阶来形容。”马军说,中央环保督查(后改名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此期间起到关键作用。
就在第二轮督察开始前一个月,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这一文件引起了马军的注意。马军认为,《规定》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首部党内法规,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来规范督察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定决心。 在马军看来,《规定》的出台,表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也充分表明中央希望更多依靠法治手段,形成强大的环保合力,《规定》为依法推动生态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污染防治相关部署及行动紧锣密鼓展开。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大部署。
《意见》明确提出,要打好三大保卫战、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
马军认为,《意见》要求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些举措有利于带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纵深突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进展。
在此文件指引下,环境执法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8年,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向地方政府交办涉气环境问题2.3万个,加强“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1586个水源地6251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9%;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清废行动2018”挂牌督办的1308个突出问题中1304个完成整改,比例达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