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25年两次环游中国,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美国人潘维廉一家在特区厦门生活整整31年。
“别叫我老外,我是‘老内’”,62岁的潘维廉说话非常幽默风趣,“我们见证了中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某些小方面来说,我们甚至也参与了这些变化。”
潘维廉25年后再次重走中国,图为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与村民交谈(中)。朱庆福 摄
1988年,潘维廉举家来到厦门。如今,潘维廉成为福建第一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外籍人、厦门市荣誉市民,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中心教授。
去年底,潘维廉教授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中、英文版),以30年来47封写给美国家人朋友的私人信件,纪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把书寄给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则给他回了这样一封信。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这些年你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
潘维廉在《我不见外》读者见面会。张斌 摄
探险家,两次“环游中国”
潘维廉最近一次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是在他第二次自驾环游中国返回厦门之后。
上世纪90年代初,潘维廉一家驾驶一辆昵称“丰小田”的面包车,“八十天环游中国”。自驾两万公里环游福建和中国东南部之后,又自驾4万公里环游中国,一路到西藏再回来。
1994年潘维廉环游中国路线。供图
25年后的今天,潘维廉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师生结伴,“重走”中国城市和乡村,全程31天,行进上万公里。潘维廉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目前自己正在整理旅行笔记,介绍中国的“变”与“不变”,不过,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了解中国了”。
2019年潘维廉再次环游中国,图为潘维廉将旅行点滴做成的ppt。供图
“变化太大了。”潘维廉说,“中国太大了,人那么多,为什么能在25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而且即使在偏僻地区,也有很大变化?”
潘维廉以为中国要用五六十年,甚至七八十年才会发生大变化。没想到只用了25年他就看到巨变。
潘维廉将旅行点滴做成ppt。供图
在8月26日福建电视台正在热播的“老潘中国行”节目中,潘维廉走进第十六站: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一位村民徐立道告诉潘维廉,他是1949年以来,第一个到村里来的外国人。潘维廉笑说:“我是半个老外,因为我是老外脸,老内心。”
潘维廉的个性签字
潘维廉还发现,即使在这个几乎是“无论魏晋”的偏僻小山村里,不但有水泥路、好房子,还有电和网络,老农都在用微信和淘宝!
潘维廉与中国村民微信加好友。朱庆福摄
潘维廉向记者回忆起, 1994年,他的朋友曾质疑中国“靠海的发展,内地没发展”,他决定亲自走一走,“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
25年前,他到兰州,在兰州最好的宾馆住了三天三夜,但是,其中两天两夜停水停电,他们一家住在24楼,每天回酒店都苦不堪言。
这次他重返兰州,问当地人:“你们还停水停电吗?”
当地人说:“怎么会停水停电呢?”
潘维廉在微信朋友圈回忆25年前在兰州的停水停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