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到西、从1小时到1个月…感谢这些抗疫“普通人”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15 14:13:35
浏览

  从东到西,从1小时到1个月,感谢这些抗疫“普通人”

从东到西、从1小时到1个月…感谢这些抗疫“普通人”

  疫情发生以来,从内蒙古自治区最东端的呼伦贝尔到最西端的阿拉善,从呼和浩特的隔离病房到武汉的方舱医院,无数普通工作者们每天都以自己的方式奋战在一线,守护人们的平安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1小时、1天和1个月是怎样度过。

  “逆行者”的1小时

  1个小时,这是吴燕结束轮班后进行消杀和自我清洁的时间,之后她才能吃上早点后的第一顿饭,这时临近18点。

  面临同样情况的还有张钰梓和徐鸿儒,只不过时间正好颠倒,值守夜班的她们清晨时分才能返回驻地。

  吴燕在武汉市协和医院对患者进行救助治疗;张钰梓和徐鸿儒则在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做着同样的工作。她们都是内蒙古自治区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

  相同的是,每次进入病区之前,她们都要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在6小时的轮值时间里,防护服中的她们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

从东到西、从1小时到1个月…感谢这些抗疫“普通人”

  早晨6点20分,吴燕已经起床做好准备。受访者供图。

  早晨交接班时间为8点半,吴燕的闹钟每天6点20准时响起。“早早起床,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工作,这很重要。”吴燕说。

  为了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吴燕在出发前喝下一杯水,“不要紧,喝了它。因为我带了尿不湿。”她调侃地说。

  张钰梓的夜班交接时间是凌晨2点,她在23点45分准时醒来,为了节省时间,睡觉前她会穿好洗手衣。

  在一次夜班巡视中,张钰梓看到越来越多的空床位,她想念起几位熟悉的出院患者。在方舱医院里,患者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情谊。

  “我不知道我还有几个夜班,以后方舱撤了这里还是会展中心,但是对我一辈子来说,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永久的回忆。”张钰梓在那晚感慨地说。

  3月10日,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休舱。张钰梓与徐鸿儒进入随时待命的休整期,回想起在方舱医院的点滴,徐鸿儒最喜欢的瞬间,是2月14日在方舱医院门口看到堆满的康乃馨。

从东到西、从1小时到1个月…感谢这些抗疫“普通人”

  2月14日,徐鸿儒手捧康乃馨在汉江方舱医院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1个多月时间里,来自全国的94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人员进驻方舱;16家方舱医院接诊1.2万名轻症患者,并且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复发。

  武汉协和医院作为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目前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正在坚守。

从东到西、从1小时到1个月…感谢这些抗疫“普通人”

  江汉方舱医院内,张钰梓与海南省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合影。视频截图

  从除夕夜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抵达湖北,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像吴燕、张钰梓、徐鸿儒这样的女性医务人员有2.8万人,占整个医疗队的三分之二。

  “队员们每天早出晚归,克服各种困难,与病毒抗战,诠释着医者的爱与奉献,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吴燕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真的挺厉害、挺伟大的,一声召集咱们就都来了。”清晨返回驻地的车上,张钰梓向队友感慨道。

  “背靠强大的国,团结的人民,我们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不破楼兰终不还!”身材瘦弱的徐鸿儒语气坚定地这样说。

  草原“快递小哥”的1天

  1天,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边管大队护边员苏德毕力格清晨7点离开家后,再次返回家中的时间。

从东到西、从1小时到1个月…感谢这些抗疫“普通人”

  疫情爆发以来,每天早晨7点左右苏德毕力格就要从牧区的家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