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后找人顶罪案例数量攀升 专家:须依法予以严惩
醉驾后找人顶罪案例数量不断攀升 专家建议
发布典型案例指导制裁顶包行为
□ 本报记者 陈磊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共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3300多起。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0月底,全国共查处酒驾违法行为170万起,查处醉驾违法犯罪行为30多万起。
值得注意的是,违法行为人酒驾醉驾之后找人顶罪现象,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法制日报》记者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自2014年以来,此类案件数量呈不断攀升趋势。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我国依法严厉打击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但对于违法行为人找人顶罪现象尚未给予充分关注,建议有关机关适时发布典型案例或指导案例,警示或震慑违法行为人和顶罪者,维护良好交通运输秩序。
醉驾顶包危害严重
妨害国家司法秩序
4月1日晚,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塔亮起“抗疫英雄王烁”的致敬字幕。
王烁生前是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队员、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所主管医师。3月13日傍晚,他在荆州走访查看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时被一辆疾速行驶的面包车从后侧撞倒,因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
经警方调查,驾驶面包车的司机黄某被检测为醉驾,警方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对黄某予以刑事拘留,检察机关批准对其实施逮捕。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发生多起酒驾醉驾导致的较大交通事故和社会影响严重的典型案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集中严查酒驾醉驾等严重违法行为,遏制酒驾醉驾多发势头。
据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赵书鸿观察,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对醉驾违法行为保持从严查处态势,但查处醉驾行为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导致实践中醉驾行为人找人顶罪现象屡有发生。
赵书鸿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与此相应的是,司法机关对于醉驾顶包者的刑事处罚也随之跟进。
根据公开信息梳理,最新一起判例由河南省宝丰县法院作出。2019年1月5日,宝丰县某村党支部原书记代某驾驶机动车,与一辆摩托车和拖拉机相撞,导致一人死亡。事故发生后,代某让村民李某到达现场。李某根据指使,在公安机关侦查和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过程中,一直谎称自己是肇事司机。
2019年11月,公安机关识破李某顶包一事,补充侦查后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以李某涉嫌包庇罪向法院提起诉讼。今年3月底,宝丰县法院当庭对李某一案作出宣判,以李某犯包庇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目前判决已经生效。
《法制日报》记者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自2014年以来,此类案件已经屡见不鲜,呈不断攀升趋势,截至2019年年底总计有59起案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案例出现。
赵书鸿发现,这些案例,有的发生在父子之间,父亲让儿子顶包,或者儿子让父亲顶包;有的发生在夫妻之间,多是丈夫让妻子顶包;有的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由亲戚朋友顶包。“相对而言,还是因为这种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较轻。”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左坚卫对《法制日报》记者称,对醉驾的危险驾驶行为冒名顶替,严重侵犯公共安全,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还妨害国家的司法秩序,须依法予以严惩。
顶包案例不断攀升
以包庇罪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