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CBD驶向城市副中心 夜27路上的冷暖人生(2)
一年200多天的夜班,王利艳已然习惯了昼伏夜出的生活节奏,白天她总会抽空锻炼身体。客运公司对于夜班司机的各项保障,如定期体检、配备随车安全员等措施让王利艳对工作感到很踏实。
代驾司机的夜生活
半夜12点,王利艳驾驶着夜27路驶出公交场。
刚到第1站,就上来了4名乘客,戴着头盔,穿着厚棉裤,拎着折叠车,工作服上写着“某某代驾”。他们一上车就半坐半躺着开始打盹儿。
王利艳观察发现,搭夜27路的乘客,有70%都是代驾,这些代驾大多来自北京周边,尤以河北居多。
没过几站,车厢就因为摆满了折叠车而略显拥挤。
32岁的小潘是夜27路的常客,上车之前,他已经跑了3、4单,一晚上下来能挣四五百元。对他来说,做代驾最困难的事,就是把客人送到以后,自己怎么回家。
“之前有个单能挣300元,但我没接,因为那附近没有车能回来。”小潘收藏了北京所有夜班公交的时刻表,每次接单前,都要先看一眼时刻表,判断跑完单后是否有公交车可以载他回家。
言语间,小潘的手机屏幕亮了。“接着单了”,小潘一边说着,一边起身拎起折叠车。他跟记者打了个招呼就急匆匆下了车,整理一下头盔和手套,骑上折叠车,消失在夜色里。
“干代驾这一行,以20岁出头的年轻人居多。”王利艳说,代驾太累,年纪大了吃不了这苦,但也有特例。
代驾老陈就是王利艳说的特例。老陈60岁左右,一头白发在一堆年轻的代驾中十分显眼。
老陈年轻时在北京开过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后来公司倒闭,没了收入。老陈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跑代驾,只有晚上才悄悄出来,想着能挣些钱,带着孙女去旅游。
1点5分,夜27路抵达终点站。
“奥利给”的都市年轻人
1点40分,王利艳开着返程的夜27路缓缓进站,等候已久的乘客蜂拥而上。
随着乘客刷卡的“滴滴”声,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王利艳眼前。上车的是几个常坐夜27路回家的年轻人,他们似乎并无倦意,饶有兴致地聊起了天。
王利艳告诉记者,在这一站上车的年轻人,很多在市里从事服务行业,营业时间晚,总是搭夜班公交回家。原本沉闷的车厢因为这几个年轻人变得有了生气。
李德富就是其中的一位。
两年前,李德富来到北京,在KTV干过服务员,现在在一家饮品店工作,饮品店虽然晚上10点就结束营业了,但还要打扫卫生和准备店里第2天的用料,一顿忙活下来,就到了凌晨1点。
“生意好的时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但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抱怨的事。“大家都不容易,凭什么你扛不住?”
几个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李德富时不时开几句玩笑,把周围的人逗得开怀大笑。
被问及下了夜班后为何还有精力开玩笑,李德富说:“负面情绪会传染,如果我不开心,会影响给别人。”
李德富告诉记者,他每月收入6000元~7000元,对目前的状态感到颇为满意。“正在人生爬坡的阶段,很难,但是得挺住。”
说完,李德富拿出手机给大家分享了他最喜欢的一段励志视频,因为这段视频流行起来的“奥利给”(即“给力”)也成了他每天的口头禅。
下车之前,李德富站在车门前冲着大伙儿说了句“奥利给”。
凌晨2点45分,送完这趟车的最后1名乘客,王利艳将车开进公交场,熄火、停车,伸了个懒腰,继续为第2趟车做准备。
夜色渐浓,王丽艳和夜27路一起,继续载着乘客和他们的故事在北京城穿梭。
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赵春青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