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31 22:00:33
浏览

  震撼!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在中国,很少有一座城市像深圳一样,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个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

  那是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第一批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涌入深圳。当时,他们每天听到的都是工地打桩的声音,路面到处尘土飞扬,深圳就像一个大工地。

  40年间,深圳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罗湖,紧接着是福田,然后逐渐向西一路发展到南山。其中,被誉为深圳“长安街”的深南大道,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区。在深圳人眼里,它不仅仅具备交通的功能,而且还集中了这座城市的经典。

  民间摄影家韦洪兴和他的儿子韦东生的故事,就发生在深南大道上。

  1982年,韦洪兴来到深圳,从事工程建设。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穿梭于建筑工地,一闲下来就拎着相机拍照。在韦洪兴看来,建筑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不断变化的建筑代表着深圳时代的变迁,这也是他拍建筑的初衷。

  1983年,韦东生跟随父亲韦洪兴来到深圳。那一年,他才13岁。此后,无论是工作和生活,父子俩都在深南大道。他们见证了深圳的变迁,也用镜头记录了深圳的蝶变。

  在深圳,还有许许多多的摄影家,他们既是深圳的建设者,也是深圳发展的亲历者。

  1.罗湖

  罗湖区是深圳经济特区最早开发的城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罗湖以国贸大厦和地王大厦打造了深圳高度;以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一期货市场、中国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推动了深圳快速崛起。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1989年,深圳罗湖。韦洪兴 摄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2013年,罗湖广州深圳铁路。韦洪兴 摄

  “我看着国贸第一个全国最高的楼起来了,51层,3天1层的建筑,深圳速度就从那时叫起来的。国贸一起来以后,整个深圳就沿着深南大道,一直往福田那边发展,福田大厦北方大厦这一片慢慢就起来了。” 韦洪兴说。

  作为深圳商业底蕴最深厚、商业氛围最活跃的城区,消费一直是罗湖的“王牌”。

  韦东生回忆道,由于罗湖靠近香港,早期许多商贸公司都聚集在这里。深圳人都喜欢在罗湖休闲娱乐,因为这里有高档的酒楼、商场和批发市场。直到今天,罗湖依然是深圳的时尚风向标。

  2.华强北商业区

  华强北商业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其前身是生产电子、通讯、电器产品为主的工业区域,随着经济发展,华强北逐渐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

  1988年,赛格电子集团在赛格工业大楼一楼设立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赛格电子市场的前身),这奠定了华强北中国电子交易第一市的“江湖”地位。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2000年,深圳福田华强北赛格广场竣工,以赛格电子市场为龙头的电子一条街产业活跃发展。 韦洪兴 摄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2012年,华强北电子市场。韦洪兴 摄

  韦东生指出,最初赛格电子配套市场也就是一层楼大小,才几十个柜台,面积约1000平方米,后来扩大至二楼、三楼乃至整栋楼。东莞、惠州附近的电子元器件批发企业都在华强北采购,加工完了继续在华强北卖。

  “华强北的崛起就是靠创业精神,好多人从小柜台干到电子商贸企业。深圳的高科技企业人才,很多都是在华强北成长起来的。”韦东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