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31 22:00:33
浏览

  据悉,腾讯的第一间办公司就是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创业园2栋403。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IT就是从华强北出去的,那时候还没有中关村”。

  3.上海宾馆

  始建于1983年的上海宾馆,在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初期,曾是这座城市地标性建筑,其以东为市区,以西为郊区,素有深圳城市“坐标”之称。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1984年,福田建设中的上海宾馆。韦洪兴 摄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2008年,深南大道上海宾馆片区。韦洪兴 摄

  “在上海宾馆等我”,是很多老深圳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没有地铁的年代里,上海宾馆公交站是深圳人相聚相离的重要地点。

  “80年代初,我在上海宾馆附近的福田中学上学,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当时道路两边都是红色的泥土,有些厂房正在盖,有些土地被推平了正准备盖房子,白天晚上都在打桩。哪栋楼封顶了,都要放鞭炮,楼有多高鞭炮就有多长。”韦东生说。

  如今的上海宾馆,已处于深圳市中心区华强北商业街和深圳CBD商圈,周围的高楼大厦云集,很难想象当初是一片泥泞之地。

  4. 妈湾港

  1979年,中央批复同意建立蛇口工业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炮响”始于蛇口。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上图:2012年妈湾港区下图:1985年妈湾港区 陈宗浩 摄深圳方志馆 供图

  “深圳的改革开放从蛇口开始,蛇口就从那声开山炮开始。我经历了1985年的开山炮,劈山填海建妈湾港,那是我对深圳的第一个记忆。” 深圳市史志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深圳方志馆馆长黄玲说。

  1985年,黄玲跟随丈夫从老家海南经广州坐火车到深圳,当时她的工作单位就在南油集团。1986年,黄玲从大企业“自投罗网”到“清水衙门”的史志机构,作为深圳史官,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见证了深圳从一座边陲农业县成长为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足迹。

  黄玲回忆道,刚来深圳时,妈湾港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现在周围几乎已经连成片。

  5. “孺子牛”雕像

  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前,有一座 “孺子牛”雕塑,也有人称它为“开荒牛”。这头牛给人竭尽全力的负重感,牛身后拉起了一堆腐朽树根。在深圳人眼里,“孺子牛”代表着深圳精神。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1981年建设中的深圳市委大楼 周顺斌 摄深圳方志馆 供图

从一个渔村酿成国际多半市 他们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1986年,深圳市委办公大楼和楼前的雕塑孺子牛 唐桂生摄深圳方志馆 供图

  《孺子牛》的创作者潘鹤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做的不是一只牛。马路上千千万万推土机,都是开荒牛;开荒牛后面的树根也不是树根,是落后的意识,官僚意识,小农意识,落后意识,盘根错节,如不拔了这些根,将来不会有发展。这头牛有一只前脚是跪着的,说的是这一代人鞠躬尽瘁。”

  当年深圳经济特区创立时,蛇口工业区就是靠着拓荒牛的精神,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