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 大学生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社会实践
这个暑假,大学生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社会实践
投身火热实践 绽放烂漫芳华(深聚焦)
本年是脱贫攻果断战决胜之年,暑假期间,部门高校派出社会实践步队,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勾当。大学生们或到下层调研、增长本事,或直播“带货”、扶贫助农,或下乡支教、点亮“心灯”,或“云端”讲课、爱心助残……
我们撷取了5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故事,但愿宽大青年在投身下层的实践中,尽力成为有抱负、有学问、有伎俩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编 者
走进下层 情系乡野
报告: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9级本科生高彤玥
实践目标地:山东省寿光市
8月10日至14日,我和元培学院的其他30位同学一起,在老师们教育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寿光模式’”为主题,在山东省寿光市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程。
三元朱村村史馆里,80岁的老书记王乐义向我们讲起旧日闹的笑话:“在香港,人家问我们有没有不带刺的黄瓜,我说不带刺的那不叫黄瓜呀!”早年的三元朱村种粮欠好生、种菜欠好长,这种环境下奈何“拔穷根”?我们陷入思考。
上世纪80年月末,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领着村班子成员走出去调研市场,多次到东北地域,想成长能长反季候蔬菜的大棚技能。“隆冬腊月在棚里烧三四吨煤都长不出黄瓜,光太阳晒就能晒出来?”技能引进了,村民却不买账。“我们17个党员带头先搞!”17名党员干部建起17个冬暖式大棚,鲜嫩的反季候黄瓜供不该求,各人眼热了。1990年,三元朱村全村户均增收1万元,村民们成了“万元户”。
我听得热血沸腾,想起了带队老师关于“种子”的比喻:一棵大树长起来,越来越多的种子便随春风开枝散叶。从此多年,正如老书记所说:“三元朱富了不算富,寿光富了也不算富,全国农夫兄弟都富了才叫真正的富!”三元朱村向全国各地派出优秀技能员,建起不行胜数的冬暖式大棚……北方冬天没有新鲜蔬菜吃的汗青,就在一颗颗“种子”的尽力中悄然改变。
在寿光,利用无土栽培、自动化节制、物联网追溯技能的蔬菜大棚,让我们叹息现代农业的先进;神华电厂百余米的冷却塔,让我们分明自主攻陷技能难关的气力;连年来投资建树的双创财富园区,让我们看到高新技能企业的启航……同学们满怀豪情地接头寿光成长的原动力。我想,最重要的,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刚强信心,是像种子一样向下扎根、固执破土的不屈精力。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常哼唱起《燕园情》,听师兄师姐说,他们中有许多人是在实践中确定了专业偏向和研究内容,下刻意投身下层一线。这次实践,也在我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颗种子会茁壮生长,让芳华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处所绽放烂漫之花。
直播助农 收获甘甜
报告:清华大学经济打点学院2019级本科生马俊
实践目标地:北京消费扶贫财富双创中心、京蒙扶贫协作(通辽)科技创新基地
令人感动的时刻终于来了!一个多月来,我无时无刻不在等候、筹备着这一刻。
“各人好!我是清华大学‘清对联播’实践支队北京分队的马俊,本日为各人带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地的农产物……”8月14日晚上7时,我和小同伴们坐在直播间,拿着经心挑选的助农产物,对着手机镜头当起了“主播”,既告急又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