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爹当妈还恰当老师 这对村子西席佳偶一干就是20年(2)
“本年春节因为新冠疫情原因,有几名在武汉务工的学生家长回不来,孩子就在我们家过的年。”张蓉说,本年,元顶小学共吸收了57名留守儿童,个中有47名是全托住校,年数从2岁半到16岁不等。除了春节,孩子们全年投止在学校,学校成了他们的“家”。
一分耕种一分收获
陈果为学生们做饭。苗志勇摄
一路艰苦一路欢歌。这对伉俪西席的故事,引起了“马云基金会”的存眷。2015年,陈果、张蓉得到“马云村子西席奖”。2016年,伉俪二人均被巴中市教诲局聘为“巴中市贫困村小西席培训班”授课西席,就“村小办学履历和关爱留守儿童”话题与全市村小西席分享;2017年,在巴中市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分享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留守儿童之家”的故事;2018年,二人被礼聘为四川省“最美家庭事迹巡讲团高朋”,在全省巡回分享“扎根村子教诲,关爱留守儿童,助力脱贫奔康”的故事。同年,张蓉被评为“全国优秀童伴妈妈”,并代表全国353个童伴妈妈在北京作讲述分享。
“感激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存眷和辅佐。其实我们只做了本身想做的事,想缔造条件让山里这些贫困孩子走出大山,成为国度有用之才。”陈果和张蓉道出他们的办学初志。
固然很累也要僵持往前走
张蓉为年幼的学生洗头。苗志勇摄
“说实话,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我们也以为很累!但愿社会更多气力来体贴留守儿童们的生长……”这对“70后”佳偶沉默沉静许久后道出了心里话。
“可是,我们累了孩子们(会)争着(给我们)捶背,渴了争着端水给我们喝,每当这时我们所有的疲惫就一扫而光。”陈果说,从学校走出去的孩子,有的已经读完高中、大学,有的已经介入事情。“每逢节沐日,他们就返来探望我们,叫一声‘果爸、张妈’,这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感受我们所有的支付都值了。”
“有人曾高薪礼聘我转业,被我婉言回绝,因为这些孩子离不开我们,我们也不安心他们。”陈果说,从办家庭学堂到转正成为元顶村小学西席,他们收入一直不高,尽量如此,他们也没有收取过这些留守儿童的托管费。固然过着清贫的糊口,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的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