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马革裹尸还——重访红二、六军团出发地
原标题:何必马革裹尸还——重访红二、六军团出发地
新华社长沙7月6日电 题:何必马革裹尸还——重访红二、六军团出发地
新华社记者 柳王敏、袁汝婷、马云飞
出生于1949年的贺学舜,与新中国同龄。这位家住湖南桑植县的贺家人,提及长征,总会说起一幕情景:
“1935年冬天,贺龙牵着马喊我爷爷贺勋臣去刘家坪开会。我奶奶把马牵上来,后头还随着我爸爸,只有8岁。我奶奶不舍得我爷爷去,哭了一个晚上。”
贺学舜说,别离那天,贺龙给奶奶三块大洋,奶奶不愿收。“贺龙就把三块大洋塞进我父亲手中,说‘兄弟,你拿起,听话’。然后,就和我爷爷骑马往刘家坪偏向走了。”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赤军长征史》记实,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别离在桑植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进行突围誓师大会。当日晚,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带领下,红二、六军团辞别了他们颠末费力斗争建设的湘鄂川黔按照地,辞别了魔难与共的长者乡亲,踏上了计谋转移的漫漫征程。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必马革裹尸还。”贺龙这一走,再也没有回到家园桑植。
20世纪30年月,红二、六军团在中央苏区之外,开发了湘鄂川黔革命按照地。中央赤军长征后,红二、六军团在湘西动员攻势,更换和牵制了仇人11个师又2个旅的军力,部门打乱了蒋介石的作战陈设,有力地共同了中央赤军在湘黔的动作。厥后,百姓党部队加大对红二、六军团的“围剿”,在严峻形势下,经中央同意,两个军团抉择突围。
1936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中央抉择创立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六军团及红三十二军构成。贺龙任总批示兼二军军长。他们继承北上,穿越草地,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一送赤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赤军几时再回山……十送赤军转返来,武陵山顶搭高台,渴望赤军打胜仗,渴望亲人早返来。”这首《十送赤军》,至今仍在桑植县传播。
桑植与赤军相关的民歌尚有很多,譬喻“红漆桌子四四方、不打胜仗不回乡”“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赤军不怕杀”……“这些歌曲,表示了赤军与黎民的鱼水情深。”桑植县党史研究专家覃章衡说。
记者在桑植看到,旧日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的一片水田,已被掩护起来。它边上建起了一座眷念碑,碑座上刻着红二方面军的部门义士名录。
贺龙的故宅也获得规复和修缮,并在四周成立了贺龙眷念馆。“贺家人随着共产党格斗,就为了建树新中国、为了让老黎民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抱负。”贺学舜说。
贺龙的父亲贺仕道、姐姐贺英和贺戊妹、妹妹贺满姑、弟弟贺文掌,都被反动派杀害。“贺龙家属为革命牺牲了100多人。他们恪守崇高革命抱负,无私无畏英勇献身,值得我们讴歌和进修。”覃章衡说。
记者来到桑植县,看到各级党员干部正为篡夺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而奋战。县扶贫办主任熊基林说:“我们发扬的,正是赤军的舍小我为大我的牺牲精力。”
如今,在贺龙眷念馆前坪,耸立着一座贺龙雕像。雕像上的贺龙面带微笑,抬头挺胸,大步向前。
内地工钱这座雕像取了名字——“回家”。
(责编:梁秋坪、王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