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求索三江源绿色发展新路(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5 20:15:54
浏览

  1998年停止采伐后,该林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2006年,玛可河林业局由森工企业转为事业单位,并在全国首个全面完成国有林场转制改革任务。

  “十三五”以来,玛可河林区森林蓄积量由410万立方米提高到483万立方米,林区森林覆盖率由森工生产时期的52.6%增加到69.58%。

  玛可河林区的变化是青海重视国土绿化和生态变迁的缩影。70年来,青海生态持续好转,草原、森林、湿地、冰川、河湖、荒漠等生态功能和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

  数据显示,1949年青海省森林覆盖率仅为0.29%,2018年青海完成营造林406万亩,新创建3个森林城镇、5个森林乡村、5个全国生态文化村,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9万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34.65万亩。

  从青海东部湟水谷地到西部柴达木戈壁,从北部祁连山麓到南部雪域江源,国土绿化等行动不断提速。荒山披上了绿装,沙地变成了绿洲,绿色给古老的高原带来生机。

  ——“中华水塔”丰盈充沛。从果洛州玛多县城出发,沿214国道向玉树三江源腹地行驶,便可看见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放眼望去,绵延的草原上,金光闪闪的湖泊如星辰散落大地,让人目不暇接,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作为三江源头,青海每年向下游输送约600亿方源头活水,惠及全国20个省区和缅甸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5个国家。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青海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15年来,青海湖增加的面积相当于56个西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4%,全省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野生动物数量增长。藏羚羊、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比保护初期增长2倍以上,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藏野驴、雪豹、白唇鹿等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比2002年增长34倍。

  目前,青海正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探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经验。

  同护绿色江源 筑牢清水东流生态屏障

  夏日的玉树草原天气多变,牧民永塔骑着马,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字样的红色袖章进行草原巡护,风雨无阻。

  永塔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杂多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处澜沧江源头,目前被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

  “过去我只看看家里的牧草长势,以及牛羊壮不壮。现在草场被网格化划分,在我负责的区域里,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和野生动物都是我日常巡护的对象。”永塔说。

  经过政府多年生态治理,目前三江源草地退化趋势得以遏制,水资源量、草地覆盖面积持续增加,雪豹等野生动物也经常在永塔家乡出没。

  “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资产评估”项目成果显示,全省生态资产总价值为18.39万亿元,其中,三江源区生态资产价值12.66万亿元,占68.9%。

  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的民生。截至2017年底,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已设置生态公益岗位超过1万个,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他们一半以上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

  看到变化的,还有来自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龙周才加。2年前,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位于三江源长江源园区的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保护好可可西里这片净土是青海向世界的庄严承诺。

  2年过去,龙周才加和队员们巡山的道路不再孤单,更多人参与到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的行列。

  19岁的袁毅恒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今年7月28日,他和同行者一起来到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