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衔接顺外贸通关快(政策解读·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受疫情影响,不少外贸企业面临复工难、运输难、履约难、接单难、贸易壁垒增多等阶段性难题,针对这些难点、痛点,一系列暖心举措密集出台,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保持平稳有序态势。
产业链畅通有保障
外贸企业普遍关心复工复产后产业链供应问题,商务部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在产业链集中的重点地区和外贸领域龙头企业、关键环节,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复工清单,精准帮扶,协调复工审核部门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目前从地方外贸企业总体复工情况看,山东、安徽、辽宁等8省份外贸企业复工率超过80%。从重点外贸企业复工情况看,浙江、江苏、上海等19省份复工率达到或接近100%。截至3月24日,全国重点外贸企业已基本复工,产能恢复率超过70%的重点外贸企业占比已经达到71.3%,比一周前提高了4.6个百分点。
除了协调服务方面的保障,也有真金白银的支持。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出台政策,自3月1日零时起至6月30日24时止(以船舶进出港时点为准),免征进出口货物,即出口国外和国外进口货物的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对符合减免条件但缴费人已缴费的,由中央海事管理机构从经批准的相关银行账户中办理退费或从缴费人应缴费额中予以抵扣。
近期疫情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蔓延,全球经贸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和新订单的获取也受到一定影响。银保监会鼓励银行加大贸易融资,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适当扩大分支机构外贸业务方面的授权,对受疫情影响确实遇到困难的外贸小微企业做出延期还本付息等安排,确保资金链不断,督促银行机构加强互动,解决支付、结算渠道受疫情影响的问题。
对于一些出口企业面临交货慢、合同难履行等困难,中国贸促会为企业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帮助企业延缓交货期限,减免相关责任,从而更好保留合同,维护供应链稳定。预计近六成的合同有望通过迟延履行的方式得以保留。截至3月25日,全国贸促系统累计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6454件,涉及合同金额约6321亿元。
此外,商务部还将通过支持地方、行业组织、贸促机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促进活动。
进出口通关更高效
在外贸企业的进出口通关环节,海关总署近期也有不少便利化措施。
在办理出口业务时,必须当面验核纸质材料的,经批准可先通过拍照、扫描等方式提供电子文档,后补交纸质材料。比如,南京海关所属常熟海关就采取“清单申报+汇总统计+分段式作业+不见面查验”方式,自2月下旬以来,已验放跨境电商出口邮包7587个,业务量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
进口方面,对生产抗疫物资等急需进口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快速验放,减少开箱检查;农产品、食品等民生物资,压缩检疫审批时长,符合要求的申请随报随批;在重点口岸还开辟了农产品、食品进口绿色通道,可24小时预约通关。此外,疫情期间进口食品可“零接触”申报,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等24小时在线申报,资料齐备无误的,马上进行申报审核。
如果是打算拓展新兴市场,特别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外贸企业,还有更多利好。针对中欧班列发车地与出境地不一致的问题,允许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在进出境地口岸办理中欧班列货物的清关手续,也可选择在属地办理相关手续;允许企业将同一进出境口岸、同一日期车次、同一境内收发货人、同一合同和品名的申请舱单归并,减少报关次数,降低报关成本。
申报退税变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