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新时代的“马天民”
“五一”假期第三天,上海气温一度逼近35摄氏度。晚上8点,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民警黄俊终于结束了他一天的执勤工作,可以脱下警服透透气了。
2013年8月,24岁的黄俊加入了上海的公安队伍,他被派到位于上海南京东路与中山东一路交叉口的“外滩第一岗”指挥交通。
“遇到最多的就是问路”,黄俊说,外滩是承载上海历史记忆的特殊区域,是上海的一张旅游名片,如织的人流中,总有人不熟悉路线,第一反应就是向交警求助。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黄俊将上海的主要道路、文化古迹、地标建筑,以及将自己管辖的近一平方公里的近百个外滩道路弄堂、70多个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熟记于心,成了问不倒、一口清的“活地图”。
2018年12月31日晚,四位游客向正在执行安保任务的黄俊求助。“警察同志,我朋友晕倒了,能不能帮忙送到医院?”原来,他们的朋友突发呼吸困难,而拨打120呼叫的救护车一时难以赶到。
“走,我们用警车送他去医院。”和同事简单交代几句,黄俊就和另一名辅警开上警车,警笛长鸣、风驰电掣,短短几分钟就将病人和家属安全送到了最近的医院。到医院后,黄俊又帮助家属一起办理就诊手续。看到病人脱离危险后,黄俊和同事才离开医院,回到岗位。
黄俊说,要做一名好交警,就要像电影《今天我休息》中主人公——民警“马天民”一样,有热心助人的良好品德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作风。
在外滩执勤的近7年时间,这位黄浦交警支队最年轻的警长保持着骄人的纪录:连续3年交通违法纠处平均每天保持纪录30余起,有责投诉为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重点地区车辆进行盘查、临检;复工复产后,及时疏导交通、引导通行……黄俊和同事们不断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应对形势变化。在黄浦区的一处“潮汐式”停车场,由于很多居民居家办公,本来应只在晚上停的车白天也留在了车位上,造成停车场原单位员工与居民产生矛盾,黄俊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在周边道路寻找临时停车点,便利群众、纾解矛盾。“对于人民群众的难处,必须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黄俊说。
最近,黄俊执行了一次特殊的任务,以交警的“最高礼遇”护送上海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们回医院。在驾驶摩托车行驶时,他想起了2003年非典暴发时老师、医护人员、民警、社区工作者们忙碌的身影。“那时我是被保护的人,如今,我是保护别人的人,必须全力以赴,守护社会秩序与城市平安。”黄俊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4日 11 版)
(责编:马昌、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