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和我话扶贫:凉山脱贫用好针才干,下足绣花功(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5 22:08:20
浏览

从单一的种植附子,扩大到西红花、大黄、川续断、木香、金银花、赤芍、一枝黄花等多品种发展,凉山正在向建设规模化、规范化、优质化和现代化中药材基地阔步前进。在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也扩大区域辐射到非贫困县的贫困乡村,助力支持这些贫困乡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中药材增收脱贫。

巩固脱贫成果与攻坚一样重要,因此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就成了关键。在耿福能看来,面对凉山群众普遍较低的劳动技能水平,因地制宜的产业才能巩固脱贫成果。回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他感慨地说:“在过去三年,我是逐渐明白了总书记讲脱贫攻坚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那就是要把扶贫工作用好‘针’本事,往‘精’处做、往‘深’处做、往‘实’处做。”

科技赋能  城市与乡村一键共享丰收的果实

总书记和我话扶贫:凉山脱贫用好针才干,下足绣花功

借助网络,果农通过手机终端可远程操控滴灌设备。朱虹摄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审议时提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总书记讲,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耿福能说,“凉山是我的家乡,现在可以骄傲的向总书记汇报,这几年当地的农业发展有了新变化。”

去年11月,5G通信技术被引入凉山州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助力当地按下脱贫攻坚的加速键。

越西县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就开始种植。脱贫攻坚以来,为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的速度,越西将更多新技术、新成果融合到现代农业生产中。

2018年10月30日,一个集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产业化为一体的现代矮化苹果密植产业示范基地开始动工。

“今年3月,我们完成了苹果园区的全部种植工作,可收果的1600亩果园预计苹果产量100万斤。”在产业园内,忙着疏果的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副主任曾金告诉记者,借助网络,果园里的气温、病害孢子存量等关键性农业生产数据可实时汇集到信息处理中心,通过手机终端就能一目了然。

对果园状态24小时全天候监控的果农,哪怕在省外也可以远程操控滴灌设备,对果园进行维护。曾金介绍说:“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可直接把掺有肥料的水运输至植物的根系处,依靠的是隐藏在管道内经过70多道工序才生产出来的压力平衡器。”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越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得以呈现。

“通过手机APP,客户也能实时掌握认养果树的管护情况,杜绝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吃到放心苹果。”曾金说,现代化农业不仅解放了传统劳动力,也让他们在管护过程更能精准施策。

“线下科学种植、线上云端认养,待到丰收时节,城市与乡村可一键共享果实。”越西县国投集团党委书记、县农文旅投公司总经理刘明军满怀信心地说,产业园不仅拓宽当地农户增收渠道,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问题。例如,广东佛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和当地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资金收益帮扶的贫困户,都可获得固定收益和资金占股收益,项目直接受益贫困户18532人。

“没有产业园区前,家家户户只能种点土豆啥的,管不了什么钱(不值钱)。”越西县大瑞乡贫困户杨泽芝说,现在自己不用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加上园区务工保障了她的收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还能照顾家人,“项目见效后,还要按入股占比分红,咋能不高兴。”

龙头带动  种养循环推进乡村产业升级

总书记和我话扶贫:凉山脱贫用好针才干,下足绣花功

冕山镇洛发村“铁骑力士实业标准化繁育场”基地。刘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