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治城,上海“一网统管”晋升都市“智治力”(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08 16:52:23
浏览

  6月8日,一位市民站在位于上海江苏路边的智能灯杆旁,灯杆上屏幕实时显示由后方不远处的摄像头采集的路面监控信息,这些信息与上海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联网共享。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不久前,上海正式成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大会战的方式全面升级“一网统管”,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运行体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中心。

  “我们搭建应用平台,提供基础赋能工具,把能交给机器做的交给机器;市、区、街镇,甚至网格、社区、楼宇等,依托这个平台履行治理职能,根据内生需求可以开发出更多应用来。”上海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说。

  汇聚数据池、搭建“城运云” 赋能城市“智能体系”

  6月1日新上线的上海市水务局防汛防台指挥系统中,一个“汛情回溯”的模块很独特:通过收集100年来对上海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数据,重点分析近10年上海主要灾害事件的各种要素,“汛情回溯”模块可以在遇到新的台风时进行回溯比对,让防汛决策更加科学。

风雅治城,上海“一网统管”晋升都市“智治力”

  这是上海愚园路边一座智能公交车站,屏幕上可以实时显示车辆到达时间,方便乘车市民查询(6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能做到如此精准,靠的是大数据汇聚。对应86个一级指标,上海“一网统管”系统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气象卫健等数十个单位系统,共享数据量超过25亿条。如今,类似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数据也被广泛接入,整合数据、系统和网络,搭建出一朵“城运云”。

  打通信息“孤岛”后,数据“开口”说话,瞄准城市运行中的堵点痛点,可以优化流程、实时处置,智能治理的成效在此次迎战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初显身手。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街道是一个特殊的街道:面积比上海有的区还大,今年疫情期间最多一天要接166名入境人员居家隔离,可街道层面的公务人员只有66人。防疫期间,数据助力守好门、看好人。在这里,小区根据返沪人员数量分色标注,红色越多越需要被关注。每栋楼每一户房屋居住、出租、空置情况一目了然,老人、幼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党员、志愿者、楼组长也清晰显示。

风雅治城,上海“一网统管”晋升都市“智治力”

  这是位于上海江苏路旁一个人行道口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抓拍摄像头,这些摄像头收集的信息与上海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联网共享(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大家在城运中心看到的平台,互联网上是看不到的。谁能看到信息、看到多少信息,都严格划分权限。每个居委会只能看到自己居民区的信息,而且数据‘脱敏’处理。”花木街道城运中心数据组人员吴玄玉说。留学生家长徐敏说,事先征求居民同意,门口安装有“智能门铃”,安全的传递是双向的。

  线上只是手段,关键是线上联通与线下处置协同,形成闭环管理。疫情期间,从浦东国际机场落地到集中隔离,通过“一网统管”无缝衔接,过程从48小时减少到7小时。“数据放到一个‘池’中。通过个人填报、社区排摸、企业排查,配合一线道口、车站、机场等入沪关口数据,实现对来沪人员的动态观察。”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全面感知,未来还要走向精准预判。譬如说,哪里需要更多养老院、幼儿园,哪里缺乏菜场、药店等民生设施,未来城市治理者就可以综合人口结构、周边环境等多维数据,更精准地规划。

风雅治城,上海“一网统管”晋升都市“智治力”

  6月8日,在上海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展示手机上收到的路面垃圾暴露待处理报警信息。 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干部爱用、群众受用 努力开辟现代化治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