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绿水青山奔小康(走向我们的小康糊口)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7-25 10:17:39
浏览

  “汇川的茄子熟了!”

  走进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的万亩茄子种植基地,农夫们正忙着采摘。在“地无三里平”的贵州,整合伙源打造这样的万亩坝区并非易事。

  “有了这片坝区,不只实现局限化种植,也让四周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汇川区泗渡镇党委委员马凤说。

  “本年收成不错!”菜农彭克容直起腰,笑脸盈盈,“只要我们踏实干,小康糊口有奔头!”

  “各人好就是真的好”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村民王治强策划的“赤色之家”农家乐家喻户晓。2015年6月16日,就在这座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和老乡们拉家常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欠好,要看乡亲们是笑照旧哭。

  “这些年旅客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好。”王治强说,“平时我家客人多了,我就推荐他们去村里别人家,各人好就是真的好。”

  青瓦片、白粉墙、坡屋顶,村住民宿犬牙交织,“乡愁小道”幽静蜿蜒……从旧日“荒茅田”到现在“花茂村”,糊口好欠好,村民最知道。

  村里篮球场旁,有间小超市,东家涂华琴正用手机寓目反应内地成长变革的电视剧《花繁叶茂》。见有人来,她热情号召,打开了话匣子。“以前主要是卖些日用品,一天也就赚个几十块钱。此刻村民有钱了,吃的喝的用的都舍得买,我这小店也随着沾光,生意好得很,家里去年把面包车换成了小轿车……”

  齐心合力奔小康的,不止花茂村。

  年龄轻轻,个子不高,说起话来稳稳当当,在赤水市见到杨昌芹时,这位“90后”苗族女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杨昌芹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贵州省级非遗“赤水竹编”传承人,竹丝颠末她的一双巧手编织,或成耕具,或成箱包。这门手艺,内地人只要愿意学,杨昌芹便免费教。凭着这份手艺,她创办竹艺公司,教育越来越多的苗乡妇女脱贫致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公司没有让一小我私家赋闲,而且一直在研发新产物,出产也正常,各人都有活干。”杨昌芹说。

  “好不容易学来的手艺免费教别人,会不会以为亏?”

  “不存在!”杨昌芹笑道,“其时给公司取名‘牵手’,就是但愿各人靠着竹编手艺,手牵手一起奔小康。”

  “靠生态旅游富起来”

  从赤水市城区出发,车行一小时,山路十八弯,到了两河口镇黎明村。

  夏日黔北,暑气正盛,群山围绕、翠竹掩映的黎明村却有一份清凉。不到11点,黎明村赤水大瀑后台区已是人来人往。

  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很孤高,“这些年我们环绕赤水大瀑布成长旅游业,旅客逐渐多了,村民们靠生态旅游富起来。”

  倚山面水,交通未便,种粮少地,运竹无路,年青人多数外出营生,黎明村曾是赤水最穷的山村之一。“以前村里出行全靠走,没有能走车的路,住的都是土坯房。”“山上产的竹子、竹笋运不出去,赚不来钱。”村民们说。

  穷则思变。2015年,村党支部教育村民集资80多万元,环绕大瀑布成长旅游项目;2017年,迎来贵州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动作机会,黎明村的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到2019年,黎明村集团收入高出1300万元,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6万余元。

  “已往坚苦,得亏我们没有靠损害自然情况来赚钱,才有了本日旅游业的发达成长。”王廷科说,“我们就是靠绿水青山奔小康!”

  “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分拣、码放、称重、搬运、装车……走进位于汇川区的遵义农产物产销对接伶俐处事中心,事恋人员正忙着处理惩罚各色生鲜食品。处事中心二层的大屏幕上,天天从哪家相助社收购了几多蔬菜,哪些单元需要什么品种的农产物,冷链配送车配送到什么位置,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