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占元:全球化过程将会由一个自发过程向一个更加自觉过程发展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2 00:00:00
浏览

  2020年11月11-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杜占元出席并在开幕圆桌“新冠危机下的全球化:发展、变革、破局”中发表演讲。

杜占元杜占元

  杜占元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表达了中国同世界分享世界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的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国际合作共赢新局面的蓝图也充分说明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倡导者和维护者,中国始终不渝推进全球化的政策和进程一直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围绕全球化的讨论明显增多,共识也在日益深化,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跨国生产、资本流动、互联互通、科技进步、文化交融等支撑全球化的要素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出现逆转。与此同时,在抗击疫情中,各国的数字经济还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云技术的跨国应用更加普遍,5G等全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更加深化,各国人民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认知。实践表明,全球化大厦的基石不是在弱化,而是愈发稳固坚实。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疫情面前,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呈现阶段性上升的态势,个别国家出台了逆全球化的政策,但这些只不过是全球化大潮中的小的逆流和漩涡。随着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以及美国总统选举等对全球化走向有重要影响事件的进展,围绕全球化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将逐步明朗,跨国合作必将重回正常的发展轨道。

  杜占元称,丘吉尔先生曾经说过:“不要浪费一次危机。”疫情使我们有机会认真反思上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超级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全球化不仅是利益共享,也是责任共担;全球化不仅需要坚持,更需要推向未来。我认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全球化将会经过一次深度调整,可能会具有一些新的特征,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对全球化的新期待,全球化过程完全有可能由一个自发的过程向一个更加自觉的过程发展。

  一是内容更加综合。全球化虽然是由贸易和资本流动首先带动,但它一旦产生将不止于经济领域,而是不断向社会、文化、安全、卫生等更加广泛的领域拓展,推动世界各国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接触与交流,形成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结构更加均衡。当前,全球范围内仍存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领域不平衡、受益不均等、话语权不对等的问题,疫情推动下的全球化发展模式转型使得为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全球化逻辑正在超越某些国家、某些群体单元的旧有逻辑,这需要构建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结构更加均衡的全球化。

  三是发展更加可持续。以逐利为目的的全球化不仅引发了贫富差距和发展鸿沟的加大,还造成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等问题。新型全球化应面向未来,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福祉采取行动,以人类的全面进步为追求,重构兼顾当下与长远利益的全球化发展模式。

  四是治理更加有效。全球疫情叠加百年变局,更加暴露出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新型全球化需要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全球治理,丰富全球治理形式,巩固多边合作基础,形成与新型全球化相匹配的共商、共建、共享的高效治理体系。

  五是利益更多交汇。如果说之前的全球化使各国的现实利益联系更加紧密,那新型的全球化则需要更多人类共同价值的支撑,努力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生物安全等。同时,还要协调和满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追求,推动彼此价值的认同和携手发展。

  六是技术更加创新。全球化因经济而兴起,随技术而深化,如今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逐渐打破横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障碍等。智能化将比信息化更加深刻地影响全球化走势,成为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既需要政治、经济、技术角度的思考,更需要文化、文明、价值的视角,当全球化发展进程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妨在文化的丛林中寻找破解问题的出路,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持续发展中形成了朴素的天下观和深厚的世界大同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命运共同体基因,这将为新型全球化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共同利益上,推崇天下为公,中国古代诸子百家虽然观点各异,但却一致认为公平无私是最重要的天理,只有本着一颗公心,为全天下的人的得到善治,如果之以一人的私利为准则,世界必将陷入混乱,在彼此相处上,奉行仁者爱人,中华传统儒家文化始终认为爱他人就能得到他人的爱,尊重他人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孔子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推己及人,这是中华文化中对人与人、国与国之中华相处之道的深刻认识。与冲突和对抗相比,相比尊重、求同存异才是化解问题与冲突的更智慧和更有效的方式。在相互关系上主张和谐共赢,中国历来坚持各种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种主体以和为贵,这仍然是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应有之义。

  我所在的中国外文局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综合性传播机构,成立71年来,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我们愿加强与各国相关机构和专家朋友的沟通合作,共同搭建文明对话和国际交流的广阔平台,与大家一道携手努力,为新型全球化的建立与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