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全文内容(2021年9月)(10)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28 12:19:01
浏览

  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成效显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完善,防控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打“网”破“伞”重拳出击,黑恶势力有效铲除,黑恶犯罪根本遏制,社会治安环境显著改善,法治权威充分彰显,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基层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能力显著增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稳步推进,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显著提升。2020年,全国群众安全感为98.4%。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五)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党既为当代计,也为万世谋,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辽阔大地山川更加秀美,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中国绿”。

  制定实施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制修订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基本实现各环境要素监管主要领域全覆盖。从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到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再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中国以最严格的制度、最刚性的约束,促进发展转型,推动习惯养成,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效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把河道当街道管理、把库区当景区保护,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实现山水“长治”。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持续加大,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和监督、投诉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机制更加完善,民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形成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14亿多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0%;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83.4%,居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4.5%,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如期实现固体废物进口清零目标。人们呼吸的空气更清新了、喝的水更干净了、吃的食物更放心了、生活的环境更优美了,切实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幸福和美好,对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2020年,中国民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达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