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迈进 我国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①
编者按 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它明确了未来1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和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是推动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纲领性文件。据此,本报推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系列理论文章,邀请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时代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的全面部署,是推动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未来1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和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统筹部署和整体推进,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十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引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知识产权创造蓬勃发展,我国专利、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知识产权运用稳步提升,“知本”变为“资本”、“智产”撬动“资产”成效显著,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民法典颁布实施,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新一轮修订均聚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知识产权管理不断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知识产权审查流程、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审查效率。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多边事务,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设立中国办事处。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132个经济体中,我国位列第十二位,也是综合排名前30位的经济体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为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保护方面举证难、成本高;运用方面缺乏机制、平台;管理方面效能不高,国际话语权不够等问题依然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产权的功能定位,赋予了知识产权新的时代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
站在由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纲要》的及时出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