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九年来哪些体育政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新华社拉萨11月20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群众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更高,获得感更强。体育已不仅仅是金牌榜上的数字,更与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全民健身:写入十八大报告 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件”),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目前,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4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已经建成了30个国家级、204个一级、474个二级和1609个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65万人。人们发现,能使用的健身场地多了,身边的体育指导更科学了,能从事的健身活动也日趋丰富了。
体育产业:“46号文件”开启引擎 疫情之下危中有机
“46号文件”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体育产业发展由此驶入快车道。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仅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产业政策就有三项,国家体育总局与相关部门又联合印发了10个运动项目的12个产业规划。全国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贯彻落实“46号文件”和《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中“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战略任务之一。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我国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从2015年的11.6万个增长到2018年的24万个,从业人员从363万人增加到464.9万人。
按照这个趋势,未来将有更多人能够通过投身体育实现人生价值。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标志着体育产业总规模5万亿元的目标进入冲刺期。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造成了打击,但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日前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5万亿元”的目标没有变,还提出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
学校体育:深化体教融合 体育育人迎黄金期
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作为重大工程之一。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先后印发。“中考体育100分”在云南落地,体育成为“主科”,各地大中小学探索开课模式、保障校内体育活动时间……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体育成为充分利用好“多出来的时间”的主流选择,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日益成为各界共识。日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体育法修订草案中,“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在校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也引人注目。
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方面,培养文体“双优生”,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奥运选拔人才服务,亦是体教融合的应有之义。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足协发布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暨中国足协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初中年龄段U13、U15竞赛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均指向了这个方向。
冰雪运动:普及群众性运动 共赴冬奥之约
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这将是我国首次举办冬奥会,也成为我国推广和发展冰雪运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