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环境执法机制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1-21 11:26:01
浏览

我国生态环境执法机制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人海战术撒网式监管转向精准化 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执法改革的“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到位。生态环境部将持续以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为手段,不断完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彻底实现“真垂管”“真综合”,做好“后半篇文章”。

  到今年1月,《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实施已经整整一年。一年来,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制度与执法机制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执法方式实现重大调整与优化;一年来,正面清单;“双随机、一公开”;有奖举报;典型案例发布等执法工作机制得到全面实施且已形成制度化。

  近日,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指导意见》推进了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的法定化,把全部执法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同时,随着卫星遥感、热点网格、走航监测等“海陆空”“天地人”一体化新技术在各地的广泛运用,执法方式已由原来的“人海战术”“撒网式监管”向“科技执法”“精准化监管”转变,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推进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非现场执法的法律支撑,逐步落实将非现场执法采集的数据信息用于行政处罚。同时,在已有自动监测数据电子督办单基础上,探索创建电子罚单,完善电子告知和申辩等信息化管理机制,尽快实现非现场执法和非现场处罚。

  执法效能得到大幅提高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1号文件聚焦优化执法方式,其意义非比寻常。曹立平指出,《指导意见》直击基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痛点难点,系统谋划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制度与机制顶层设计。《指导意见》实施一年以来,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去年7月2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有人在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旧学校院内非法收集废弃储油罐和油污造成环境污染。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迅速派员前往现场进行核查,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旧学校院内南侧和西北侧堆存有大量废弃油井的配套设施设备(抽油机、储油罐、管线等),现场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

  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局立即邀请盟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最终查实,李某某等人的行为涉嫌污染环境罪。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局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同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治理修复工作。目前,镶黄旗公安局已将李某某等相关涉案人员刑事拘留,逮捕归案3人,网上追逃2人。

  这是今年1月中旬,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今年首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在首批公布的10起案例中的多起都运用了无人机。其中,辽宁大连利用无人机精准发现线索查处固废违法案;黑龙江大庆查处了一起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案;内蒙古、河南联手查处了一起非法收集、处置危险废物案;福建三明“管护队”协助查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处罚处处长李铮说,从去年以来,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已经形成制度,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相继建立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制度。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起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管理规定》,以指导地方统筹部内执法典型案例管理,加强典型案例的收集、解析、发布,建设典型案例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