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国家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08 16:31:11
浏览

  个人自愿选择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的,应当确保个人充分知情并在个人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验证过程中应当以清晰易懂的语音或者文字等方式即时明确提示身份验证的目的。

  第十条在公共场所、经营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远距离、无感式辨识特定自然人,应当为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为紧急情况下保护自然人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并由个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主动提出。

  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应个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远距离、无感式辨识特定个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应当将相关服务限定在最小必要的时间、地点或者人群范围内,不得关联与个人请求事项无直接必然相关的个人信息。

  第十一条除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为紧急情况下保护自然人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或者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分析个人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健康状况、社会阶层等敏感个人信息。

  第十二条涉及社会救助、不动产处分等个人重大利益的,不得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替代人工审核个人身份,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作为验证个人身份的辅助手段。

  第十三条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人脸信息的,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单独同意或者书面同意。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引导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不得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作为出入物业管理区域的唯一方式,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身份验证方式。

  第十五条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处理人脸信息,应当事前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记录。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是否符合伦理道德;

  (二)处理人脸信息是否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

  (三)是否限于实现目的所必需的准度、精度及距离要求;

  (四)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否合法有效并与风险程度相适应;

  (五)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人脸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毁损或者被非法获取、非法利用的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六)可能对个人权益带来的损害和影响,以及降低不利影响的措施是否有效。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应当至少保存三年。处理人脸信息的目的、方式发生变化,或者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的,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应当重新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

  第十六条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或者存储超过1万人人脸信息的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向所属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备案。申请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及其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二)处理人脸信息的必要性说明;

  (三)人脸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安全保护措施;

  (四)人脸信息的处理规则和操作规程;

  (五)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

  (六)网信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处理人脸信息,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保密的,按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