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乡村振兴?这份文件明确重点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05 12:58:07
浏览

  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究竟有哪些重要的任务?我们在确保粮食安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又有哪些新部署?

  作为今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2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对2024年“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的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就是说我们的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全面振兴,从各地区的实际条件出发来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如何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的经验,有力有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几个明确的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今年“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两个确保”是底线任务,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个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的举措。

  在这几项重点任务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近三年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反复强调的底线任务。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要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我们的农业资源禀赋非常有限,单产提升在粮食总量增长中的意义非常重大,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位一体可以做到高产。

  春节临近,全国许多地方农业生产都进入了农闲时节,但在海南三亚崖州湾,农田里农作物长势正旺,许多育种专家和育种企业都聚集在这里。

  今年1月底,农业农村部发布,从2021年启动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这是种业振兴行动的首要任务。这些从各地收集的本土种质资源将成为下一步育种专家们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材料。

  与以往许多地方提升单产的试验田模式不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大面积单产提升更注重综合效益,除了向良种要产量,更多农户也急需更好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1月底,在安徽阜阳新世纪种业农民实训基地的麦田里,许多人都围在专家身边,学习冬小麦管理的经验。2023年,这里的800亩小麦亩产全部超过了8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了898.2公斤,刷新了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这些农民都是慕名而来。

  同一时期,在山东德州陵城区义渡口镇,也同样在举办农田管理技术培训会。作为黄淮海地区的粮食主产区,德州市2023年有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了“吨半粮”生产能力,一年时间一亩地里小麦玉米两季粮食产量达到了一吨半。

  2023年,山东全省推广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200多万亩,增产明显。虽然今年的玉米种植还早,一些种粮大户也已经开始为接下来的生产做好准备。

  想要提高粮食产量,也要向土地要效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且在投入上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