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自己 打通向社会过渡心理关(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22 09:49:52
浏览

“现在社会上流行正面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以鼓励为主,处于高压及逆境的机会较少,特别是考入国内较高水平大学的学生,他们几乎都是在一路赞扬中成长的。”张强认为过于顺风顺水的成长经历,让孩子错失了学会面对失败的机会。但是读书后,不论是进入企业工作还是科研,都不会永远没有失败,毕竟金字塔尖人才济济,成功者实力有之,运气亦有之,一直不败是不可能的。

此外,网络交流的联系方式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长时间不与人沟通,可能会增加抑郁风险。3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2018年调查数据的主要成果。该调查显示,在健康方面,大约43.2%的大学生每周至少点一次外卖,约6.4%的大学生几乎每天都点外卖。而点外卖频率越高的大学生,其身体和心理状况测量得分越差,抑郁得分也越高。

百诚释心(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咨询师马骋也在工作中遇到过大学生前来咨询,他们往往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比如考研、出国、找工作等。”马骋告诉《中国科学报》。就在前不久,一位已经顺利保研的学生找她咨询,因为在提前进入导师团队适应的三个月中,出现了失眠、爱哭、自我认同感差等情绪,令其几近崩溃。“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尚浅,所以对于未知情况感到恐惧,觉得脱离了自己的控制。”马骋分析说。

正确面对心理压力

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2017年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重视自杀预防,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张强认为,学生还是应该提升应对困难的能力。“困难都会遇到,但是逆商较高人,就会处理得比较得当,反之则有可能放大问题本身导致强烈负面情绪。”为了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张强去年专门学习了心理咨询专业课程。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张强在教学与科研之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马骋在面对大学生咨询者时,则往往综合几种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对恐惧未知的人,我们会给他提出建议,让未知变成已知;或者帮助其分析周围的环境因素找到引发情绪问题的根源,最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而针对大学生群体特点,周爱保认为首先要提升其理论意识,了解自身和归属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其次要树立目标意识,自我接纳,及早做好发展规划;再次,则需要大学生确立自助意识,发挥主体性,调动自身的潜能;最后,确立求助意识,适当自我表露,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社会支持。

“总而言之,大学生调动起主体意识才是应对压力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周爱保总结道。

《中国科学报》 (2019-05-22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