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科学城地标“地6楼”:请汗青记着这栋楼(2)
那么,科学城到底有没有留下一点点标志呢?这是留在中科院北郊片区各研究所浩瀚老同志心中配合的问题。“‘地6楼’就是谜底!我们认为,它应该作为汗青遗迹生存下来。”叶大年说。
汗青光辉的见证
60年来,“地6楼”里走出了一大批科技精英,他们为我国百姓经济建树、国防和科学事业的成长以及优秀人才的造就作出了卓越的孝敬。
60年来,几代科学家在这里瓜代接力,发挥了不行替代的浸染——他们成立了核地球化学学科的理论框架,包袱了我国重要国防任务地下核试验的选场、地质效应及地下水核污染防治;开创了要害矿物质料的研发,敦促了我国重要资源基地的开拓和重大工程建树;开辟了中国同位素地质年月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事业,同位素测年已经成为地质学和许多学科的根基研究手段;创建了黄土学,教育中国第四纪研究和古全球变革研究规模跻身于世界领先队列;不绝创新勘查技能,为国度矿产勘察与石油勘查储蓄了须要的手段和要领;他们摸索出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绘制出中国第一幅1:400万大地结构纲领图、制造出人工发展的压电石英晶体……开辟性的成就不胜列举。
“‘地6楼’见证了中国地质科学的成长史,无疑应该作为汗青文物生存下来。”叶大年说。
守住缺失的精力
“针对当今暴躁的社会民俗,我国科技教诲界不少有识之士均有共鸣:‘科学成长不是靠盖大楼、搞人海战术,以摧毁汗青就能调换卓越的。更为重要及本质的应是科学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思想的养成!’”叶大年说。
而人们对汗青留下来的珍稀修建生存的僵持,也让叶大年等从中看到了另一种糊口方法——对代价观的恪守,对科学的执着,对名利的淡定。
“本日,活着界各地,许多科学家的尝试室甚至是住过的处所被妥善掩护。”地质地球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授周新华向《中国科学报》先容说。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还可以找到爱因斯坦1933~1955年的足迹,他事情过的物理尝试室及住房仍可供旅行;在欧洲,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曾经事情过的整栋尝试小楼仍原汁原味地保存着100多年前的风采,并对外开放,成为内地著名的景点;在英国剑桥大学,一个多世纪以来从卡文迪许尝试室先后走出了3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该尝试室地址楼房里,一个个房间前挂着某位科学家发明某个定律的铭牌。
“这些都是汗青的影象!是活生生的科学史丰碑!”周新华说。
幸运的是,在本日的“地6楼”里,人们仍可以看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精力在传承。克日,位于该楼第三层的“刘东生眷念展室”被定名为党员教诲基地,从而让更多青年人可以相识以刘东生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对党忠诚、科技报国的精力风采和先进事迹,进修、传承他们爱国、求真、创新、奉献的精力。“这也是我们号令保存这栋楼的意义地址。”周新华说。
“对所有具有人文汗青代价的老修建的摧毁就是对本身文化的反叛。”叶大年说,“‘不忘初心,紧记使命’,我们应该无比珍惜这些汗青留下来的愈来愈少的、带着深厚人文积淀的修建物,并让它们一直保存下去,让它们蕴含的精力传承下去,作为我们共和国科学史的见证!”
此刻的“地6楼”前后修整过两次,一次是在上世纪80 年月唐山大地动后做了加固; 第二次是在2001 年,其时花了2000 万元“巨款”修缮。任晖摄
以“翰林雅厢”之名,眷念它的光辉
■本报记者 冯丽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