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松恩: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2 14:34:32
浏览

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的戴松恩主持座谈会,并作了题为《关于小麦非整倍体研究问题》的讲话。在讲话中,戴松恩先列举了当时国内对于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的各种不同看法,指出国内对小麦非整倍体的研究存在分歧,召开这次座谈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交流研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并明确未来20年的研究设想和5~10年的研究项目。

戴松恩提出未来小麦非整倍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小麦遗传学、进化或系统发育和育种学三个方面。随后戴松恩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进行展望,他认为在理论上,一是从小麦种内的角度,利用小麦种内的差异产生大量的品种间代换系,主要研究影响小麦数量性状的基因及其相互作用;二是从小麦种间和属间的角度,弄清小麦染色体、近缘植物中染色体的部分同源关系,Ph和ph基因的作用等。在实践上,戴松恩指出可以根据单体分析和品种间代换系的基因分析,指导品种间杂交育种、品种间代换系和异源代换系的产生。

最后,戴松恩认为我国小麦非整倍体的研究,前期应开展大量的细胞学工作,后期开展大量遗传工作,先产生我国的单体和品种间代换系系统,便于分析基因作用、基因相互影响以及定位,而后产生我国的异源染色体代换系和交换系。我国各科研单位需要通过分工和协作来共同推进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全国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第一次座谈会”是在戴松恩的大力推动下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小麦非整倍体研究会议。在此之前,国内学者大部分还将该研究称为“单缺体研究”,这次会议上,戴松恩提议统一修改为“小麦非整倍体研究”,并得到与会者的认可。

通过这次会议,规范了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课题的名称,统一了相关学者对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的认识,明确了未来研究的基本方向和任务,也了解到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为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研究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小麦非整倍体研究在全国的有序发展。

座谈会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会议纪要寄送有关省农科院,并上报农业部转发有关省科技局和教育局,同时抄报国家科委转发有关省科委,这为当时推动小麦非整倍体研究工作在有关高等院校和有关省农科院安排落实,争取经费和人员支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