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B站,约学习(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11 08:58:08
浏览

“不过,在我们用技术重新定义课堂之前,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并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库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在他看来,技术对学习的升级并不仅仅是配备硬件设施那么简单,而是重新理解和设计这些设备运行的学习生态系统,这需要分三个步骤实现——重新认识学生、研究学习教学、正确使用技术。

李永乐依然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传统的学校教师,但这不妨碍他每周利用8小时左右的业余时间制作社交平台教学视频。

“首先这是一种成本十分低廉,但可以解决部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有效手段;其次,通过互联网学习可以给学生真正提高一些科学兴趣,让他们明白科学是有用的;最后,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陌生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动力也有促进的作用。”李永乐向《中国科学报》介绍说。

库奇的看法是,“在线学习将继续增长,并最终挑战传统的课堂学习”。不过,《学习的升级》(中文版)共同作者、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现阶段还没有那么乐观。

“无论在欧美还是中国,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还只是工具性和边缘性的。”栗浩洋介绍说,慕课就是最早的视频学习方式。“然而,它是千人一面,且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自学能力和知识能力,学习完成率只有2%~5%。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人通过慕课的形式确实受益了,他们能够监督自己进行自我学习,从而吸收充分的知识和养分,获得个人教育成长。”

在栗浩洋看来,未来,人工智能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近五年,人工智能教育兴起之后迅速在美国获得了2400万用户,在全球获得了1亿用户,就是因为人工智能教育是千人千面,它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让自己听得懂、学得会,同时通过实时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持续地学习下去。”

同时,栗浩洋也认同,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定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教育公平。“在国内,其实偏远地区的孩子拥有硬件的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许多学校都配备了电脑机房,同时宽带工程等也使每一个地方的孩子都可以接触到互联网。在全国各地,未来我们无论是实施网络教育还是人工智能教育,遇到的障碍会越来越小。”

《中国科学报》 (2019-08-09 第5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