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平:勇闯肝脏外科禁区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22 21:08:56
浏览

 
 
陈孝平:勇闯肝脏外科禁区  
 

陈孝平:勇闯肝脏外科禁区

“跟着国外走,永远只能做老二。”在肝脏外科领域,陈孝平被业内称道的是打破了该领域5个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三项中国人的原创手术方式。敢于质疑和挑战,站在肝脏外科历代前辈的肩膀上,陈孝平每一步都镌刻着他对疾病的思考、对生命的专注。

本报通讯员 蔡敏 常宇 记者 温才妃

陈孝平

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杰出成就金质奖章、亚太肝胆胰协会突出贡献金质奖章、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0年前。2009年11月3日,同济医院外科手术室,一场不寻常的手术正在进行。一位为割肝救子日行十公里减去脂肪肝的母亲,正在进行亲属间活体肝移植。与手术同步,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这位“暴走妈妈”的手术,全国亿万人为术中母子揪心。

这场肝移植手术历经漫长的14个小时,最终母子平安。在业内,器官移植是外科手术的“王冠”,肝移植更以手术难度高被称之为“王冠上的明珠”。

这名主刀医师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

今年8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2019年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当选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陈孝平,也是医疗界本年度唯一的入选者。

谈及获奖感受时,陈孝平感慨:“这对我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巨大的鼓舞!知识分子要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只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才能让知识发挥更大作用,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他呼吁,中国医学家都要做中国人的临床研究大数据,注重创新,更注重将研究成果融入呵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

全心付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

40余年,陈孝平已经做了一万多例肝脏疑难手术。切开、暴露、分离、止血、结扎、缝合……手术时陈孝平依然执着于每一个规定的细节和流程。“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着急没有意义,最老实的方式其实是最快的。”

熟悉陈孝平的病人都知道,陈教授手术之外还是个“超声医生”。对于所有由他主刀的病人,陈孝平都要亲自看超声的动态影像,而不是只看纸质报告。每周他都有固定的读片时间,“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先看片,再看报告。因为外科医生不仅要对疾病有明确诊断,更要精准了解肿瘤的确切位置与周围其他器官的关系。提前预判,有目的地做手术,有了警惕、主动,胆大心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对每一个术前病人,除了亲自检查看片,陈孝平还要求把各种检查结果带进手术室,随时调看,避免失误。于是,他为病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得多。

陈孝平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2万多例,含肝癌手术1万多例,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在几代外科前辈工作基础上,陈孝平在肝胆胰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首次提出先天性代谢性肝病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理论,并创建可供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首次提出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了三项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和一项肝移植术;提出小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理念,建立不缝合胆管前壁的胆肠吻合术和插入式胆肠吻合术;改进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步骤,创建陈氏胰肠缝合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