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撑起“天眼”基座
用生命撑起“天眼”基座
——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已故研究员石雅镠
石雅镠生前工作照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大山深处已经完成各专业验收并开始运行。截至2019年8月28日,FAST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天眼”工程是以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为代表的中国天文人的丰碑。在FAST团队中,众多科研工作者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石雅镠就是其中之一。
石雅镠生前是FAST工程现场总调度、台址勘察与开挖系统副总工程师。2009年初,FAST台址进行详细勘察,为后期台址开挖提供设计依据。石雅镠便远赴贵州现场,2014年初被确诊为癌症才离开工作现场。2016年春节,在FAST竣工前7个月,石雅镠因病去世。
让南仁东想哭的人
2007年,石雅镠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形与图像处理。恰逢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立项,2008年他便加入到这个工程建设团队。石雅镠于2009年入住FAST现场,2011年开始主持现场开挖工作,直到2014年初因癌症离开,将七年时间献给了FAST工程。
FAST的建设技术难度不言而喻,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贯穿整个策划、设计、施工、制造及安装全过程。石雅镠负责的FAST工程台址勘察与开挖工作,这是整个FAST的基础。雅镠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在FAST几年工作期间不断刻苦钻研,多次提出更优的施工方案,为台址勘察与开挖节约大量资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原副台长郑晓年评价,石雅镠的土建知识已经达到了很专业的水平。
作为FAST工程现场总协调,不仅要在现场长期驻站驻场,而且需要完成多项技术攻关,解决各种突发问题,还需要负责各施工单位、各系统的现场协调和配合工作。
从进入FAST工程后,石雅镠几乎从北京消失了,一年几乎都呆在贵州工地上,经常深夜里都是在出差的路上。他向非专业的朋友和亲属描述他的工作,说他用了几年时间在“挖坑”,然再用几年的时间在“支锅”,似乎轻松得如同小孩过家家。但是人们知道,被称为“天眼”的FAST工程,开挖的每一块泥土、搭建的每一根钢梁、拼接的每一块镜面的背后,不知道有石雅镠的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的心血付出。
石雅镠为人正直,做事踏实认真,深得南仁东的喜爱,因长年在现场艰苦工作,他变得又黑又瘦,被FAST人戏称为“索马里海盗”,也经常被南老师亲切地称之为“小索”。
石雅镠在FAST期间,为了工作长年熬夜,有一次凌晨两点,他给南仁东发邮件,南仁东收到邮件感慨道:“我看了邮件都想哭。”。
孩子大了,他却走了
2009年,雅镠远赴贵州时,家里孩子只有2岁,尽管家中生活上有很多的困难,但妻子依然默默地选择了支持他的工作,主动承担了家中的一切事务,不知多少个家人团聚的节日,石雅镠都是在贵州工地陪施工人员一起度过。他的夫人回忆说,石雅鏐的心思全都放在工作上,连单位分的房子都没有时间办理手续。
周末其他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带着玩,而自己的女儿总是妈妈一个人陪伴,每当想起这些,他对孩子就充满愧疚。所以在贵州的时候每晚必做的事情,就是给女儿打一个电话,听听孩子的声音,这也是他劳累一天后感到最欣慰的事情。
2014年,他疾病确诊回京治疗,却只能在与病魔做艰难斗争的同时才能陪伴孩子,但那时孩子已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