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顽童”爱数学(2)
对于身边人认为中国古代“无数学”的观点,平时凡事不计较的吴文俊总是忍不住与人争辩,寸步不让,甚至不惜“翻脸”。所以有些业内人士经常感叹,吴文俊是以一己之力,以传统算学为基础,开展算法研究。如果没有他,这可能是一门沦为“伪科学”的学术领域。
在吴文俊看来,中国古代数学自成一体,不仅与西方理论是完全不同的思路,而且对现代数学很有启迪。1977年,他发表了《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1987年,他发表了更加重要的《中国传统数学的再认识》,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趣。他说,这是对数学史正本清源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数学曾有过辉煌成就。他坚持认为,中国数学在世界上的位置远比今天靠前。祖冲之、刘徽,《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四元玉鉴》等一批大家和著作,使中国数学曾经处于世界巅峰。
“笨人”欠下科学的“债”
其实吴文俊的数学路最早是从拓扑学开始的,他师从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影响深远的经典成果,这些成果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吴示性类”“吴示嵌类”,以及“吴公式”,都在这一时期诞生。许多著名数学家从他的工作中获得启发,或直接以他的成果为研究起点。
20世纪70年代,他被下放至位于海淀的北京无线电一厂,随工人一起制作计算机。在这里,习惯手算、心算的他,意识到计算机的意义,便开始深入探究数学机械化领域。他致力于用机器运算代替人力,使得数学逐步摆脱简单的繁琐计算和推理。而“数学机械化”的概念,又最终影响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领域。
据后来人回忆,当年在中科院数学所机房内,总有一名排队上机的老人,每天练习超过10个小时,从单指打字,到双手自如,寒来暑往从不间断。那是花甲之年的吴文俊,在自学计算机编程。
吴文俊不喜欢有些人说他是数学天才,“见鬼了!不下苦功怎么可能有成就。”他说,“什么灵光一闪,我还没见到过什么灵光,我自己也没有灵光,我就是个笨人。我有种怪论,数学是给笨人干的。”
但就是这个给笨人干的数学却是他一生所爱。当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有媒体采访他,他说,数学就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一旦上了道就恋恋不舍,不由自主地去爱好,不肯丢掉,从而从低级走向高级。数学事业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不想当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科学家,我最重要的工作是科研。我欠的“债”, 是科学上的“债”, 是对党和国家的“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