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武汉基层医院的“防疫手记”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01 10:52:20
浏览

 
 
一所武汉基层医院的“防疫手记”  
 

武汉市洪山区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一所二级乙等医院,一直负责着华中科技大学以及附近社区的居民健康工作。新型肺炎疫情来袭,这所基层医院也如全市所有卫生机构一样,成为了此次武汉防疫战的战斗一员,虽然他们“曝光率”不及重点医院,但却在维护社会区居民的安全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日,《中国科学报》采访了该医院的相关人员,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可以以点带面地了解到,目前武汉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状态,以及相关医疗人员的所感所需。

现状:专业医疗口罩依然严重不足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低值易耗库库管童煦翩一直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每天,她都要接听大量的捐赠电话,并回复大量相关短信。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他们刚刚接收到的口罩捐赠数量就有3万多个。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口罩全部都是不合乎医用要求的。

“大量的口罩都是生活用的口罩和工业用N95口罩,并不是医用N95口罩。”童煦翩说,尽管如此,这些口罩(尤其是工业用N95口罩)依然已经被他们迅速地分发给了临床医生。因为“虽然不合乎标准,但是总比我们现在用的普通口罩要好一点儿”。

目前武汉基层卫生机构专业医疗设备的缺乏可见一斑。

据童煦翩介绍,截至受访当天上午,该医院符合标准的医用N95口罩库存只有49个,医用外科口罩的库存已经为零,”到昨天下班,正规的防护服还剩下五件。我不知道现在发热门诊还有没有,但即使有也不敢穿。因为这些正规防护服,只有我们转运高度疑似病人时才舍得穿上。而那些接收到的捐赠防护服,都不是符合医院标准的。”

受访中,童煦翩表示,目前他们最缺的就是医用N95口罩。根据计算,如果按正常使用量,该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每天的口罩消耗量应该在三四十个左右,平均每人要消耗3~4个,但现在他们每天每人只能用一个。“上白班的同事。到了下午N95口罩就被打湿了,他们只能带一次性医用口罩,再把N95口罩套在外面……”

担忧:预防保护知识教育仍需加强

由于目前仍处于放假期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些科室尚处于关诊状态,但与防疫以及日常接诊相关的全科门诊和急诊内科却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相关的一线医护人员共有十名左右,每日的接诊量在百人左右,其中发热门诊的接诊量在六七人左右,多时可达十余人。

受访中,该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综合)办公室主任叶天响表示,由于不具备对新型肺炎的确诊资质,中心在接收发热病人后,只能通过血液和CT检查,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如果患者中性细胞比较低,肺部出现阴影,就会建议其到大医院进一步确诊。

“我们会把情况严重的病人送到定点医院,症状较轻的疑似病人,一般会采取社区居家隔离。此后,家庭医生团队会对其进行居家指导。”该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李晓南说,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某些信息的不对等,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某些发热病人常常误认为自己的病情已经很重,但根据医院的判断,患者的病情还应该可以居家观察。此时,患者往往十分恐慌,这也会对疫情的防治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尽管目前相关机构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疫情防护知识宣传,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的相关知识已经完全掌握,比如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某位到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社区居民,还在说医务人员穿戴的防护装置“搞得好吓人”,并质疑“这个必要吗?”

“在现阶段,我们依然还需要有一些预防保护知识,公众在这方面的防范意识还需要加强。”叶天响说。

重点:基层家庭医生还需接受专业指导

在受访中,对于家庭医生的作用,李晓南给予了重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