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与返工潮同时来到,一线中心城市如何应对?(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06 13:31:28
浏览

规划只能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为不确定的风险(比如百年一遇的洪水)作准备。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按照所有潜在风险配置完全足够的医疗卫生设施。

因此,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十分重要。只有那些成本最低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规划,才是现实且“可持续”的规划。

比如,社区医院(医疗点)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储备”,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可迅速改造为大医院的特殊门诊,承接“瞬时”暴增的首诊。

社区内的退休医生、私人医疗从业者甚至医学院的学生,可登记为“预备役”医生,接受防传染培训。

另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网络技术创新提供了需求,网络技术、虚拟空间等应纳入未来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规划。

比如,可以通过确诊病人近期手机移动轨迹,了解其可能的扩散途径与范围;社区医院发现的病例第一时间直接上网,可以避免社会对通过行政传递信息失真带来的恐慌等。

《中国科学报》:可以说,城市管理能力关系疫情防控是否有效,你对一线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有哪些建议?

徐飞:城市管理者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可为最大程度减少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等各种危害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疫情并非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城市管理者要充分吸取国内外历次应对鼠疫、霍乱、天花、SARS、禽流感等疫情的经验教训,改进相应的公共政策,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优化关于突发事件的组织应对机制。

在“战时”状态下,管理者的指挥调度不能刻板按照“平时”的规则和办法,流程再造、组织重构、非常之举,都是必需的。

例如,受疫情影响,现在体育场馆、酒店、宾馆等几乎都闲置下来,政府可视情况征用,分类安置疑似患者、接受医学观察人员,减少对当下最宝贵的医院(疗)资源的占用;也可临时用作医护人员和相关支撑保障人员过夜休息的场所。

又如,餐馆饭店为春节档期准备了很多食材,现可作为一个“特别供应渠道”,为医护人员、被隔离人员提供用餐,这既避免了食材因过期变质造成的浪费,也可减少因不必要的人员流动而可能产生的交叉感染。

对这些经营实体来说,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经营。

再者,可否考虑用七、八月的暑假来“置换”二、三月或三、四月各大中小学本应开学上课的时间,如此等等。

赵燕菁:要设法尽快将传染范围在空间上定位。定位的越准确,突发事件影响的范围就越小,恐慌也就越容易得到控制。

通过应急响应分级,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减少到最小。

相比集中的定点综合医院,社区诊所发现的病例可以通过大数据更清楚地在空间上刻画出不同烈度的传染范围,从而在特定的点上最大限度地集中有限的医疗资源。

今天的城市能力和2003年SARS时已大不相同,不仅神经触觉(网络大数据)更加敏锐,输送系统(物流配送)也今非昔比,可以说城市已高度发达。

诸多城市新功能也都应纳入应急预案。例如配送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出相应调整,可以迅速按照规定切换物流系统,及时配送物资。

相关专题:聚焦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